六安巢氏发展慨况
- 时间:2024/12/18 10:54:12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六安巢氏发展慨况
“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不此之求,是谓昧”。人生短短几十秋,如果搞不清自己血脉传承,稀里糊涂,岂不悲呼。我们六安巢氏在上一个世纪中就是处于这么一种情况,那是我们分居两个村庄中,总共八十多口人,看到周边那些大家族,不仅人数众多,来往密切,族人们还能找到本支族人的来由和左右上下的关系,但我们却无根无攀,像一个孤独姓氏,产生一种孤独感,我们向族内老人请教,他们说,我们六安巢氏宗谱原来一共有八卷,里面记载了我们先祖的来龙去脉,因为我们的家谱毁于文革时期,再也无从查考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就这样一直上无联、下无靠的孤零零的,我们有点不甘心,于是我们在2011年开始寻根问祖的调查,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现在有了以下的调查情况:
一、六安地区巢氏居住慨况
先传我们祖先是因避难逃荒,从南方迁徙过来的,年轻的夫妇肩挑俩婴儿,一路乞讨来到六安地区,之后,两婴儿成长成人,长兄有迁徙到距离五公里以外的石马村,弟可能也稍有居住移动,因为我们祖先的墓地离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也有五公里左右,如果当年我们的祖先,一开始就定居在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那么,他去逝后,他的儿子不可能不把他的父母安葬在居住附近,而选址到离居住地五公里以外的南二十铺地方安葬,这不合乎当地的习俗。所以推定当年逃荒到六安地区南二十铺那个地方,是首先定居点。多年后,父母离世就在那个地方安葬,(至今我们的祖先坟墓还在南二十铺村,长塘埂村民组)后期又有其他原因两兄弟又各自迁移,据我们现在的人口辈差推测,当年的长兄要比弟长三岁左右。长兄迁徙到今中店乡,石马村,现今发展有人口40人左右。弟迁徙到今中店乡,黄泥店村,现今发展人口也在40人左右。但人口辈发展相差2-4代人。
二、六安巢氏家族从哪里迁徙过来的?
先传南方那里有个“青草阁”的地方,祖先就是从那里迁徙过来的,代代相传我们的祖籍在“青草阁”。
我儿时常常听长辈说我们祖籍在青草阁,幻想着那里肯定是个长满青草的荒凉大地。
到了我们中学时代,我们兄弟几个经常在一起讨论“青草阁”这个地方,推断那肯定是个巢氏家族大村落,传说怀抱的小婴儿都有我们的长辈分,因为我的堂哥在年轻时去过南方,见到了我们家族的长者,还受到了热情招待。我的这个堂哥是长子一房嫡孙,叫“巢德富”,居住石马村,在我们中学时代,他已年过五旬,但身体健壮,思维清晰。他年轻时被迫送过国民党军队军粮,一行人推着粮车,不分白天黑夜的向南走,在一个小镇夜宿时,偶遇一巢氏长者。据回忆,老者头发苍白,神情炯炯,让人肃然起敬,叙述后,巢氏同脉,客迎豪宅,只见家境殷实,四世同堂,生意旺盛。老人得知德富在家中是独子单传。次日老人雇人替代,并留宿赠送钱粮差人护送返乡。巢德富认定当年留宿赠钱粮的老人就住在“青草阁”,因为那老人姓“巢”,也是在南方。
先传我们祖籍在南方青草阁,再有我的堂哥亲自到过有巢姓居住的小镇,当时我们更加相信,我们祖籍就在青草阁。
在查阅了地名、地址,这个“青草阁”就是今天“青草镇”,是安庆地区,桐城市、青草镇。寻根心切。在2011年4月份,我们驾车寻址青草镇,经过大量走访,查阅了当地的派出所户口管理,那里没有一人巢姓.
走访了一位九十三岁的曹姓老人,据他知也没有巢姓居住过。那么,当年巢德富在小镇留宿巢氏老人家很可能不是青草镇,有可能是安庆西南一带宿松县,因为那里至今有巢姓居住。
三、什么年代迁徙六安的?
按照这样推理,我们的祖先在哪个年代迁徙六安的呢?
巢德富是1904年出生的,卒于1989年,享年85周岁,到“德”字辈是第五代孙,向上推至五代,是“文”字辈。
当年的家谱被我族的长房继子“巢汉文”(又名“李一文”所毁),在数年之后是巢德年仅凭记忆写下了家族辈字排分,和堂郡《彭城郡》,什么堂号已记不清了,辈字排是;远德永志学文仁国恒美守阔齐星秀司海汉正同
如果按照25岁一代人推理的话,三代人是75年,(仁25年生永、永25年生远、远25年生德),那么巢德富生于1904年,减去75年,是1829年,这样推断是1820年至1840年之间,是“文”字辈迁徙到六安来的。
四、到“德”字辈为什么向上推至五代呢?
“堂中迎五福,室内庆三多”是我们家过年贴的对联,也是很多人家的春节对联。五福的含义是“寿、富、康、德、终”,可我们家族独特理解为“五代人同堂”,人丁兴旺。所以我们六安这支系一直数着代数,盼望着“堂中迎五福”,到了“德”字辈正好是第五代,代代数着,不会有误,加之我们每年扫墓祭祖,代代铭记祖坟关系和方位,所以到“德”子辈是第五代。
五、我们的先祖到底是哪个支系
中华巢氏大族谱第一卷第49页记载,106世巢俊公、巢彦公在宋宁宗嘉定年间由四川眉山迁至安徽安庆桐城县,有个老地名叫“岩埠”这个地方,可我们先祖口传也是桐城一带,嘉定年是1208年至1224年,我们的祖先是嘉庆年间迁徙过来的,相差600多年,桐城这个地方目前姓巢的不到十人。我们的祖先迁徙来时带有八卷家谱,从辈分派字看,应该续修家谱没有多少年,在嘉庆年间续修家谱,不是一件小事,不是大家族根本无资金续修,所以我们根本不是巢俊巢彦二公后裔。
宿松“构木堂”家谱有记载,盛华公后裔有一支系迁移六安,具体到六安什么地方没有记载,从此这支系与构木堂失去联系。宿松“构木堂”的家谱辈字排是;
咸家中正,寿国文章,
道宗孔孟,
治秉成康,
诗书为范,
仁义可方,世德永长。
谨守名训,
如果我们是构木堂的分支,那么我们的辈排和宿松构木堂的辈字排怎么不吻合呢?。有一点在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们六安巢氏家族有个规定,就是家谱必须存放在长子一房,其他兄弟无权保管,而且一年只有两次开光见谱时间,正月初一恭拜家谱,可以看家谱,还有就是农历六月初六晒家谱,平常不可以随便开盒见谱牒,所以我们六安的字辈排是数年后凭记忆默写下来的,一年到头又很少有机会看家谱,看到家谱的巢德年当年只有二十几岁,之后家谱就被毁了,在数年后凭记忆默写的,这个字辈很可能有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六安支系就是宿松《构木堂》的支系。
由于我们没能找到有论证性文字证实是《构木堂》,加之我们辈字不能对接,我们在创修家谱时只能开新支,另立堂号为《金裕堂》,此堂号的来历由先祖兄弟两个各居一地,《金安区》与《裕安区》,故起名《金裕堂》。
我们六安巢氏祖籍之谜已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希望我们巢氏大家族能共同为提供寻祖线索,巢德弟在此感谢万分!并百忙之中抽空追寻问祖线索,再次感谢江西巢中国先生为我们巢氏家族操劳谱牒。
六安支系巢德弟撰
2023年2月16日
上一篇:安徽六安《巢氏宗谱》叙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