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洋陈氏源流考略
- 时间:2025/2/11 11:10:23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梧洋陈氏源流考略
“陈”,图腾,陈国,上古至今从未断裂的八大古姓之一。经近代文字学家考证,陈的图腾形制为“战车”(指南车的前身“高轮车”)、“阵列”(“陈”通“阵”)与“天文中心标识”。大约于5000年前,陈氏先人早期定居于现陕西省宝鸡市陈苍山(又称陈仓、陈阪),后于黄帝(前2697—)时期又行东迁于河南淮阳周口宛丘的“陈丰氏部落旧址”,从事高轮车制作及天文观测工作。
据传,在8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位于贵州邵店大地湾风沟有个华胥部落,其女首领华胥因踩雷泽(即风沟)“巨足”(与巨人结合),孕一纪(12年)而诞伏羲,得“风姓”。近年,大地湾风沟考古挖掘及陕西蓝田华胥镇华胥陵的重大发现,已进一步佐证中华人祖(zú)华胥的确切存在。伏羲女娲兄妹人首蛇身,合而生少典。少典与附宝(养蜂部族)合而生黄帝(轩辕),黄帝与嫘祖(zú)合而生昌意等。意为陈氏源祖。
意8世孙舜(陈氏血缘祖),生姚墟(姚姓),长妫汭(妫姓),迁虞方(虞姓),立虞朝,制九阶,统三苗。舜34世孙妫满,袭父职为周武陶正,周武嫁元姬(长女)与满,使立陈国(淮阳宛丘),传558年26王,至陈闵公为楚威王所灭。其后满之子孙以国为氏,散处他方,尊满为天下陈氏共祖。
满12世孙陈完(敬仲完)因陈国内乱而奔姜齐(姜姓齐国)改为田姓。完10世孙田和执国柄改姜齐为田齐(田姓齐国),传184年8王,至齐王田建为秦白起所灭。田齐既亡,子孙散处四方。建第一、二子改姓北海王氏,第三子田畛(亦作“陈轸”)奔楚为相,封颍川侯,改“田”复“陈”。畛11世孙陈寔,为东汉末太丘令,德政彪炳于世,世称“文范先生”,追颖川侯。
寔17世孙陈文赞(追陈太祖景皇帝),生霸先(陈武帝)、谈先(昭烈王)、休先(文德主帅),乃南朝江浙人氏。陈霸先于537年代梁立国,国号“陈朝”,因无子嗣,由谈先一系(穆位)专之,首传长子昙倩(陈文帝),倩传伯宗(15岁被废,称废帝)再传次子陈顼(宣皇帝),计传33年5王,至叔宝(陈后主)于隋开皇10年(589)为隋韩擒虎所灭。其子孙计53王,避居他方。
叔宝第五胞弟宜都王叔明,乃我祖也。明7世孙陈邕,邕7世孙伯宣。逢乱世,宣携老父避居福建兴化(仙游)。后,宣隐庐山圣冶峰及太平宫,注《史记》传世。宣生隐,再迁江西德安甘泉乡齐集里杖迁坪(即江西九江市狮子乡牌楼村),宣为浔阳(江西九江)落籍祖。隐生旺,旺官江州(江西九江),迁德安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旺4世孙陈蓝于832年迁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即今德安车桥镇义门陈村,亦称“艾草坪”)。蓝尊陈旺为“义门陈”始祖。
史传“义门陈”重人伦孝悌。唐大顺元年,朝廷旌表,标揭门闾,柱立“义门”,此为“义门陈村”来历。迨至北宋,宋太宗赵光义赞“真良家”。至北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义门陈”一家19代睦居,家口达3900余人,田庄达300多处,名震朝野,仁宗赵祯赞“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聚四百年天下无双”。宋朝皇封“义门陈”五世五祖为公爵:一世祖晋国公陈旺;二世祖燕国公陈机;三世祖许国公陈感;四世祖吴国公陈蓝;五世祖齐国公陈青。由此,“义门陈”以“旺、机、感、蓝、青”累世扬名,地位显赫,誉满天下,故称“天下第一家”。梧洋益公支系,上追颖川,下迨义门,经考证,实乃“义门陈”于北宋分庄时,“黄金山庄”首迁祖铠公的嫡系后裔。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在1062年,北宋重臣文彦博、包拯上疏,宋仁宗赵祯令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等奉旨临门,对当时“义门陈”实行分庄,按两批12行334庄(另加官庄43)析分全国72州144县。时,铠公(“义门陈”分庄始迁祖)迁黄金山庄(江西鄱阳县黄金山)。铠公下传十三世约260年至陈益。陈益为宋时辅卫御关前将军,因元乱易朝,归隐淮西安庆府泰湖县六都兴化乡老人仓下蕉村北保社(即今太湖陈家岗)。
元末,益公后人随郭子兴部左帅朱元璋反元。明洪武六年(1363),其后人道富、文兴袭辅卫之职调征福建,留守延平府东岳泰山庙前寄操营丰永前街31年。成二、受四为入闽第一代落籍始迁祖。道富、文兴为延平陈氏始祖。
其后裔均祥、寄受因江州(江西九江)战事有功,得享“红牌规例”,由延平府归迁梧溪(梧洋)屯所垦屯。旋即,以前朝叶知县旧宅础基起盖陈氏祖厝(坐庚向甲八扇七间)。均祥、寄受二人为梧洋陈氏肇基祖。自此,铠公系之益公支系后人化剑为犁,生息藩衍。
综而述之,梧洋陈氏源流大体上应以发源妫汭,分派颍川,椒衍义门,归隐泰湖,调征延平,垦屯梧溪为的论。
上一篇:贺太湖益公迁闽支系第六届修谱告竣
下一篇:太湖益公迁闽支系陈氏郡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