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斌:魏国历史与魏姓寻根
- 时间:2025/4/27 10:12:24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作者简介:张新斌,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
一、魏国历史的源头
《史记》: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左传》:周文王之子十六国,有毕、原、丰、郇。
《史记》:黄帝→玄嚣→蟜極→帝嚳高辛→周后稷(弃),为帝尧农师,别姓姬氏。
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僕→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太伯、虞仲)季历(公季)→西伯昌(周文王)。
二、魏国公族的谱系
晋献公以魏封毕万,魏在芮城。
毕万→武子(晋文公时封为大夫,治于魏)→悼子(徙治霍)→昭子(绛,治安邑)→庄子?(嬴)→献子(茶)→简子(取)→襄子(多、侈?)→桓子(驹)→?→文侯都(与周威王同时)→武侯(击)→惠王(罃,都大梁)→襄王(嗣)→哀王→昭王(遬)→安釐王(圉)→景湣王(增)→王假
前403-前225,前453三家分晋,前364魏惠王都大梁
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
三、魏国历史的亮点
毕万,正式受封于魏。
毕万子魏犨因护晋文公有功,而受封于魏邑,列为大夫。
前445-前396,魏文侯在位。崇儒重教,励精图治,成就魏国百年霸业。前403正式册封为诸侯。拜子夏为师,收取人心,笼络精英阶层;以翟璜为相,改革弊政;以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取西河之地;启用吴起,锻造一支职业化军事力量;以李悝变法,国家呈现旺盛生机。西门豹治邺,河内称治。
前395-前370,魏武侯在位。伐齐、伐楚,败赵北蔺。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
前369-前319,魏惠王在位。从安邑迁都大梁,开凿鸿沟,修筑长城,开展一系列改革,使魏复强。桂陵之战败于齐,襄陵之战打败齐宋卫联军,与齐威王“徐州相王”,互尊为王。交替使用惠施、公孙衍的“合纵”,与张仪的“连横”,魏国由盛而衰。
魏惠王墓,中牟官渡镇韩庄村,俗称“老虎谷堆”。
前276-前243,魏安釐王在位。其弟为信陵君无忌,广纳门客,有“战国四公子”之称。信陵君后任上将军,带五国诸侯将秦将蒙骜打的大败,使秦军退守函谷关。
魏安釐王墓,所谓汲冢,或言在汲城附近,或言为辉县大梁冢
四、魏姓血缘的祖根
《广韵》:魏,姓。本自周武王母弟,受封于毕。至毕万仕晋,封魏城,后因氏。
《元和姓纂》: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裔孙万仕晋,封于魏。至犫、绛、舒,代为晋卿。后分晋,为诸侯,称王。至王假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姓解》:魏氏,毕公高之后。始自周武王弟封于华。至毕万,仕晋,封魏成侯。
《通志》:魏氏,始祖毕公高,封于毕,为毕氏。其后绝封,为庶人,其苗裔曰毕万,卜事晋……,以魏封毕万,为大夫。……自文侯而下“二侯七王”。秦将王贲灌大梁城,灭王假,以其地为郡县,子孙以国为氏。
《古今姓氏书辨证》:魏,姬姓。周文王子毕公高封于毕,裔孙毕万仕晋,受魏为大夫,河中河西县是也,因以邑为氏。
魏姓祖地在山西,魏姓祖根为毕万,但多种姓氏谱志都强调,魏为以国为氏,所为魏国侯王君主,也应为魏姓的血缘始祖,魏惠王为魏国第一个称王者,使魏国的历史发展到了顶峰,也在魏国诸王中最具有代表性,到中牟祭拜魏惠王墓,也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