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振强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姓氏专家 >> 聂振强 >> 浏览文章

聂振强:姓氏家风文化是家谱传承研究的新击点

时间:2023/1/4 16:07:04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编者按:本文是聂振强专门为第八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撰写的论文。

题要:本文今天提出的“姓氏家风文化”领域研究方向,是在数千年形成姓氏谱牒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姓氏宗亲文化(及社会民间组织)中的中华家教家风好传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代家教家风之中,形成当代的“姓氏家风”的文化自信。解决了宗亲会文化发展的闭环,打通了出囗,对接了当代好家风的建设,推进“姓氏家风文化”理论研究与践行的发展方向。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立足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

聂振强家风论文配图 (1).png

一、弘扬姓氏家风文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姓氏体现历史,家风立在当下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应是家谱文化。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历史渊源流长,中国的地名与人名的构成,佐证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人们初次见面往往都要问:“你好!您贵姓?您是那里人(指出生地)?”姓氏源于地名,地名源于姓氏,二者缺一不可,都在家谱中有记载,长期以来形成了中华家谱文化。中国人敬祖宗,西方信上帝,这是最根本的差异。人类发展的历史,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其中的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都中断了,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和壮大,靠的还是姓名、地名。长期以来,人们多以“仁、义、礼、智、信,忠、孝”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些都是姓氏家谱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节是祭拜故去的先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爱国,中秋节是家庭团圆,重阳节是敬老,春节是新的一年起始节日。在中国每年的中秋节、春节都有超过30亿人次的人口流动量,这就是“认祖归宗”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信仰。

2、传承姓氏家谱文化,从姓氏家风建设做起。

家庭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重要结构,孕育了生命和智慧。家风是家族子孙后代恪守的家训而形成的“家风文化”,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则国风好。家风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家风是一个家庭形成的道德文明规范法则;家法是家庭的“基本法”,家庭孕育了生命和智慧;家教是一个生命诞生后人的情操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家庭需要家教,教育好了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

中华姓氏家风文化是我国历史上发展形成最长久的、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与人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形态结构。中华民族的基本单元是由姓氏宗亲家族组成,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几千年来上敬祖宗,下泽后裔,上慈下孝,扩大联亲,溯本家谱,昭示后人。中华姓氏文化活动表现了人们对自身历史感、归属感、道德感和责任感的追求。

3、认祖归宗是中华儿女重要的文化品格。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史中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历来有着浓厚的故乡故土观念,认祖归宗是中华儿女重要的文化品格。海外中华儿女到中国寻根,说明华人对祖籍国有强烈的亲近感,都认识到自己血管中涌动的是中华血脉,都愿意传承和发扬历经数千年形成的中华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华人华侨掀起寻根问祖热潮,修家谱续家谱不断升温,出现了寻根续谱热潮。“我是谁?我从那里来?我将到那里去?”成为人们迫切想了解的问题,促使人的归属价值观有所改变。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4、河南省率先“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

2011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文件)》,文件中指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2016年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的通知(豫发2016-32号文件)”,提出“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把根亲文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2013年11月7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中华姓氏宗亲文化课题调研组赴河南省调研,邀请农工党河南省委、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在郑州市紫荆山宾馆召开“中华姓氏文化发展座谈会”,对中华姓氏文化、根亲文化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情况、存在问题、展望、编修家谱、对策建议等方面予以全面梳理。三方四个单位合作编写《挖掘中华姓氏文化,凝聚全球华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议,形成《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姓氏文化发展的会议纪要》。

5、坚持文化自信,树立中华文明,抵御外来渗透。

中共中央首次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积极引导中华姓氏家谱文化发展,激发华夏子孙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传承姓氏家谱文化,充分保护和利用文化自信的资源。坚持文化自信,树立中华文明,抵御外来渗透。

二、《家庭 家教 家风》图书出版发行,推进姓氏家风理论研究与践行

1、《家庭 家教 家风》图书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姓氏宗亲文化的研究与践行社会活动十分活跃,尤其是近10年、20年来不断升温,家谱文化的研究、展评、论坛活动层出不穷。各种类型的谱书、家训、堂号、家族精英、历史人物读物纷纷涌现,非正式书号的图书出版物尤为突出,取得国家正规书号的仅为少数,大多为内部学习交流资料。对于姓氏家谱、家风、家教文化类的正式的图书出版物,己引发出版界的关注。通过出版图书既总结和传承中华姓氏传统文化,又能教育启发下一代,不忘中华炎黄祖先,热爱祖国。让我们大家一起动起笔来,书写中华姓氏文化的新华章。

由聂振强主编、聂晶副主编的《家庭 家教 家风--国际家庭日-姓氏好家风》(书号ISBN 987-7-200-17160-0,上架建议:社会科学 家庭教育)图书已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总发行,进入国家CIP数据书库。全书分为“绪论;红色家风;家风,家庭;家族,家教;家谱,祠堂;姓氏与地名;姓氏文化教育和海外”八章版块,共收录60篇论文、文章和家风故事,47.5万字,434页,新华书店经销,统一定价129元。

本书是一部以“政策宣传、理论研究、学木指导”的学术研究与践行的著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强国,形成和展现“姓氏家风”的新时代新风貌。

本书是将中华传统“姓氏文化”与当今的“家庭、家教、家风”相结合的一本新书,观点清晰,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当下贯彻党和国家在家教、家风方面的“好读物”。

本书在约稿过程中,编者注重收集、发现和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关于传统姓氏文化、家风建设诸方面的成果,努力集结多年来对姓氏文化研究的学术理论与践行经验,将多年来参与的姓氏文化调研、社会活动,专家学者、爱好者等众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定向约稿,汇总、提炼归纳、梳理分类,装入事先设置的八个章目之中,形成以论文体裁形式为主的姓氏家风类综合类图书。本书不是论述氏族历史的个人专著,而是群体的成果展示,记述历史发展进程,不给后人留“空白”。

2022年11月15日,《家庭 家教 家风--国际家庭日-姓氏好家风》图书首发式在北京海尔智家北京001体验中心举行。疫情防疫下,来自党、政、军机国家关,新闻、出版界以及姓氏家风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了线上线下会议活动。大家纷纷表示,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很及时,既有姓氏历史发展的研究,又有当下抓好家风建设的践行,值得一读,值得一学。

本书特别指导单位、学术指导、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主任黄泰康因在外地出席重要活动不便参会,特委派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委员狄森到会祝贺。狄委员说,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挥民主党派联络社会阶层广泛的优势和联络委联络机制的作用,专门成立了重点调研课题“中华姓氏宗亲文化研究课题组”,并由联络委的老委员、著名姓氏家风文化研究学者聂振强老师担任课题组组长。今天发布的由聂老师主编的《家庭 家教 家风》文集,也就是我们联络委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书名誉主编、中宣部办公厅原主任薛启亮为本书题写贺词:“古往今来,家风、家教、家训是中华民族高尚的家国情怀,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对落实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具有非常重耍的意义”。本书名誉主编、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司长闫金昌到会祝贺并向聂振强主编题赠书法“家和万事兴”墨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原政委刘景智应邀出席,他说,家风建设对于老百姓,对于党政军干部极为重要。我长期在部队工作,见证了国风的表现,国风特别重要。只要有良好的家教才会有良好的家风,党风也就会越来越好。好家风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今天这本新书的出版发行,非常好,家庭需要,社会需要。

新书首发式上,聂振强主编介绍了本书的辑思路及特点:一是以“姓氏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学术与践行相结合,将家庭教育融入姓氏文化践行之中,提升姓氏宗亲文化活动的内涵。二是,将中国好家风故事与 5.15 国际家庭日活动相结合,让中华姓氏文化融入国际大家庭,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面向基层作者群,解决一些爱好者、作者能写两篇论文但有著书之难,使之走出了“独木难成林”的困境,形成了姓氏家风文化作品的“森林、大海”。通过研究与实践,将身边姓氏家谱文化活动进行梳理和总结,将百姓家庭的好家风心得体会提练为研究成果,力求形成和代表新时代的风尚。

该书作者圈老、中、青年龄段比例为20%、35%、45%,既有年逾八旬老翁又有师范大学22岁的女教师;男女比例为3:1;中高级职称人数占1/2。本书编者收录论文、文章时,注重吸收一部分中青年及女性作者占比例,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提高的机会,激发她们对人生价值观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传承和发扬姓氏家风文化,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庭。

本书体现了“姓氏与家风”相结合,将中华姓氏好家风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家国情怀,融合东、西方“姓氏家风”互为共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此书是在出版界有关领导、专家、编审、责任编辑的严格审查下,在责任编辑侯天宝、特约编辑荆成恭老师的精心指导中,对有的论文结构不规范,尤其是单一姓氏的史料出处存疑等,又安排专业编审历经两个多月的再次审校、修正,终于完成书稿。还曾得到研究员袁义达、宛福成,邓媛媛编审的指导和支持,完成此书。

2、对泰国王室祖上是广东潮州郑姓世家的研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泰国清迈皇家大学国际学院教师骆秀禹博士、蔡美卿博士专为本书撰文的《泰、中两国姓氏宗亲家族历史人文地理演变与家国融合发展的集成研究》论文,对泰国王室选择以郑姓为中华姓氏延续,奠基了泰中两国友好发展之源。文中“四、泰国王室选择以郑姓为姓氏延续,莫基了泰中两国友好发展之源”一节中讲到:每一位泰国的国王都有一个中文郑姓的名字,这源于泰国历史中吞武里王朝“郑昭”作为国王的历史文化传承。对泰国王室选择以中华郑姓(泰国吞武里王朝创始人华裔达信或披耶达,1734年从广东潮州来泰)。从1737年拉玛一世,汉语名郑华,为姓氏延续,之后分别为郑佛、郑福、郑明、郑隆、郑宝、郑光、郑禧、郑固,至当今拉玛十世郑冕,近300年来保留十世十代国王均保留中华姓氏--郑姓,奠基了泰中两国友好发展之源,体现了“中、泰姓氏一家亲”。

文中对泰、中两国及其姓氏家族(家庭)融合发展史做了总结回顾;对泰国人取名构成特点之分析;列出泰国华商企业家族富豪榜;这反映了泰国的皇室和中央王朝、中央政府对中华姓氏宗亲文化的重视和认同。这些也深深影响了泰国的家庭、社区、节日、经济,都与中华文化有着不少的关联。

泰国华人蔡美卿、骆秀禹二位博士的这篇学术极具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影响极大。此论文的入编及正式刊发,在国内尚属首次。

3、新书面市后引起海内外反响,深受欢迎。

新书首发式活动后,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主办了新书作者与读者见面分享会活动,报刊、网媒纷纷报道。

2022年11月1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黑建军率先发布“好家风代代传,宣讲团即将成立”的新闻稿,介紹了好家风宣讲团的筹建。

次日,北京日报第7版发表由北京日报首席记者路艳霞釆访报道的“传承好家风,践行新时代”《家庭 家教 家风》新书阅读分享会”新闻稿,全文如下:

11月18日,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主办,春风在书店承办的“传承好家风,践行新时代”《家庭 家教 家风》新书阅读分享会,由春风在书店承办。著名姓氏文化研究专家、新书《家庭 家教 家风》主编聂振强为参加活动的30多名读者分享了书中收录的家风故事,深刻解读了家风传承于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

聂振强介绍,该书是“中华姓氏文化研究课题组”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在编辑过程中,突出家庭文化的关键作用,收集、整理、编纂中华姓氏好家风文化研究成果,集纳了好家风故事。这本书首次是“以姓氏文化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学术研究和践行,将家庭教育融入姓氏文化践行之中,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价值导向。

聂振强认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观念、家风传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家风,而家风则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念,创造新时代良好的社会风气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听闻聂振强的生动讲述,读者们深受感动。宋庄镇村民范恩茹说:“我已经是做奶奶的人了,深知良好的家风对子孙后代的重要性,好的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健康和睦的基础。”她表示,希望将书中的家风故事讲给家人孩子听,并给晚辈们做出表率,活出一个积极、阳光、向上的退休人生,让家庭更和睦幸福。

2022年11月17-19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非常关注亚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中泰两国的友好合作。提出了弘扬“中泰一家亲”特殊情谊,构建更为稳定、更加繁荣、更可持续的中泰命运共同体,赋予“中泰一家亲”新的时代内涵,开辟中泰关系新时代。11月22日,泰国《世界日报》B1《侨社工商》版,发表了“《家庭 家教 家风》图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的新闻报道文章,提出了姓氏家风文化研究新领域,世界华人姓氏一家亲,共铸美好家园。

人民网、中国报道文化中国频道、京视网等数十家报刊、网站纷纷报道“姓氏家风”,刮起一鼓提倡好家教好家风的“劲风”。

三、姓氏家风文化是家谱传承研究的新击点,编谱、修谱、续谱代代传

1、将姓氏家风文化做为我们弘扬家谱文化研究的新击点,姓氏体现历史,家风立在当下。

传统的家规家训中就是家教的范畴,无论是氏族大户富人家,还是贫民百庭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家庭育人是千古不变的。从氏族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但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旧时的宗亲会是旧时代的社会产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因此,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重要结构,孕育了生命和智慧。家教是一个生命诞生后人的情操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家风是一个家庭形成的道德文明规范法则。家庭需要家教,教育好了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

聂振强家风论文配图 (2).png

2、传承姓氏家谱文化,从姓氏家风建设做起。

中华姓氏家风文化是我国历史上发展形成最长久的、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与人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形态结构。中华民族的基本单元是由姓氏宗亲家族组成,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几千年来上敬祖宗,下泽后裔,上慈下孝,扩大联亲,溯本家谱,昭示后人。中华姓氏文化活动表现了人们对自身历史感、归属感、道德感和责任感的追求。家庭建设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当下对下一代人的成长教育尤为重要,小到家庭兴衰,大到社会道德,再大就会影响国风国情。我们要传承泱泱中华五千的中华文明史,壮我中华,从姓氏家庭建设文化入手,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新时代。

3、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组织编辑出版《姓氏文化学》图书专著。

《姓氏文化学》一书由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牵头,主编黄泰康、常务副主编聂振强、副主编昝胜峰,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副主任、委员(相关专业)及社会专家、学者为编委会成员。该书分为上、下两篇,20章,57节,323千字。书中,党和国家相关政策与文化自信践行为一体;历史与当下循序渐进;海内外华人姓氏相亲相连;主流与民间相结合;学术专业与民俗爱好相融;兼具史料性、科学性的章节结构。这是目前国内一部首次较全面反映姓氏文化学的国家级学术专著,且具有教材、讲义之作用。篇、章、节安排的设置清淅合理,严谨规范,便于人们系统而完整地去阅读了解。

该书分为姓氏文化历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上、下篇两大部分,从中概括和总结了姓氏文化的显著特征,揭示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上篇“姓氏文化的历史学研究”分为:“姓氏文化学研究导论、中华姓氏的起源与演变、中华姓氏与传统文化、姓氏认知与家谱文化、姓氏文化与道德礼仪、姓氏文化与早期教育、姓氏文化与基因遗传、姓氏地图与文化迁移、姓氏文化的文化差异、从海外华人华侨看宗亲的正能量”等十章;下篇“姓氏文化的社会学研究”分为:“姓氏社会学--中国社会学的新领域、从民主党派调研看宗亲组织的新时代意义、社会互动中的宗亲组织作用、家庭家族宗亲对改革开放与社会和谐的贡献、姓氏人口流动与人际交互、新时代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创新、中国经济社会中的家族企业与乡贤、对姓氏家族文化的认识与争议、姓氏宗亲文化海外交流活动、从姓氏文化发展看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时代意义”等十章。

姓氏文化学目前已经有了从“隐学”(不那么瞩目,较远)向“显学”(民间盛行,现实)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使然,同时也是国家决策层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战略高度的历史必然。从更大的人类比较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遗传密码和珍贵文化遗产的记录,姓氏文化既是我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巨大资源。这个伟大宝库将为我们民族的当代复兴产生无可估量的作用。姓氏文化的社会研究作为社会学中的重要内容,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样一个重要的研究工作却在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我们更需要有历史使命感与时代紧迫感,努力开拓这个学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传统的中国是“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有家才有国,有国家才旺。从氏族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但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因此,家风、家教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中华姓氏家文化数千年的不可磨灭的中华文化,在当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及国家大统一方面,姓氏家风文化一直起到并将继续起到独有的凝聚民族融合的社会根基作用。

要做好家教,形成好家风,实现好家庭。

作者简介

聂振强,姓氏家风文化研究学者,主任记者、副教授。中华姓氏宗亲文化学术理论研究课题开题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委、联络委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北京市人民政府特邀建议人,北京市广电局监督组副组长。

上一篇:聂振强近照

下一篇:没有了

新印家谱

姓氏动态

推荐产品

姓氏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