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张村乡郗庄村杨闾川卢氏族谱续修序
- 时间:2023/6/16 10:50:06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中国姓氏和族谱文化,源远流长。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时代,人们为区别族属部落,就有了姓,而以女性区分,故上古八大姓中,偏旁都是女字,如姬、姜、姒、嬴、妘、妫、姞、姚。发展到父系社会,也并非每人都有姓,如黄帝二十五子中,仅十四人得姓。
人们常说的姓氏,其实,氏只是姓的分支,同姓未必同氏,但同氏一定同姓。发展到父系社会后,人口越来越多,部落越来越大,越分散,在同姓中又区分为不同的部落,即氏。如春秋时代晋国的荀姓,衍生出智氏和中行氏。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姓氏合一,姓氏不分。如今我们编修的卢氏族谱,也就是卢姓族谱。
姓氏来源,除承继祖上姓氏外,还有以居住方位或居住地而姓,如东方、西门等;还有以地位官职而姓,如王、候、司马、司空等,还有动植物为姓,为牛、马、杨、梅等;另外,还有皇帝赐姓、因故改姓等等。
卢氏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姜氏和妫氏。第一支出自姜姓,也就是开创齐国姜太公的姜姓。其后裔有封于卢蒲,古城在今河北文安西,子孙以邑为氏。后改复姓卢蒲氏为卢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傒,为齐国正卿,谥曰敬仲,食采于卢,济北卢县(现山东省长清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
第二支出自妫姓。古帝舜因生于妫河而姓妫,其后有一支在夏商时期活跃于卢地,在今湖北南漳东北和襄阳西南地区,与戎蛮相处,形成了卢戎。西周初,因其为舜之后,而封为子爵诸侯卢国。春秋中期楚穆王时卢国灭于楚,成为楚国庐邑,子孙遂以国为氏。妫姓卢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卢国灭亡后,子孙向南迁移卢阳。
遗憾的是,我杨闾川卢氏,仅能追朔到滑峪始祖。先祖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未克读书上进。至七世,方供子弟读书求学。均学业有成,建功立业,光耀门庭,后蔚为家风,为本乡大学生最多村庄,统招大专本科学位,不胜枚数。目前最高学位为十二世卢岩岩博士。
族有谱而国有史,府县有志,乃溯木本水源。且国有宗庙,族有祠堂,奉祀祖先。并设宗人府、族长,管理宗族事务。
族谱续修,十五至三十年不等,以传承不绝。族谱创修,今己二十年矣。延纯、培天首倡续修,多次和我联系,延胜、延有、延堂、金辉等宗人,均积极响应。
古时入谱,乃庄重之事,新生子女或子孙婚娶,须到宗族祠堂入谱,新媳妇上坟祭祖,乃入谱简便仪式。从事下九流行业者,不能入谱,重大恶行者,要逐出族谱,纯净门风。
现代完整的族谱撰修,最大的困难是规格的制定。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封建帝制终结,支撑它的三大基础,神权、王权和族权,一并终结。族长和族内长老决定宗族事务,同时终结。族谱撰修规格、标准制定、资金募集、组织编修等事项,很难确定,当须与时俱进。
完整的族谱,不仅记载世系传承,还要记载家族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特别是对宗族影响重大的。但是,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在界定上,很容易引发争议,现在,也无裁决机构。重大和著名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确定?站在什么立场上,以什么观点来确定?不但我们不知所措,也不能胜任。反而会引发宗族内的纷争和矛盾,故留待后人。
首先要感谢积极捐款的众弟侄!兵无粮草自散,经济是基础,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没有众弟侄捐款,族谱即使编辑完美,也是镜中花、水中月,故专文列传。
革命先烈,是国家认定,为国为民献出了生命,不但宗人光荣,也寄托了后人的怀念。更应立传,可惜资料征集不全,甚为遗憾。复、退、转、在役军人,乃保家卫国积极分子,政府尚且存档,入谱应无争议,仅列名录。但分解放前、后,因解放前参军的,经历了枪林弹雨、生死考验,如卢延喜、卢延海弟兄,都是在临汾战役中被大炮爆炸震聋退伍的。卢延海时任炊事班长,往坑道里送饭,人死的摞摞翻翻,他藏在尸体下,才免遭炮击。就是解放(1949年10月1日)后,全国尚未完全解放,战事仍在进行,还有抗美援朝战争。卢延春就是那时参军入伍,全村动员了7人,大都不去参加体验,只有他一人参军。参军时骑着高头大马,胸戴大红花,全村人欢送。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即源于此。
此次续修,对2003年版旧谱内容,除世系传承外,全部承袭。对旧谱戡误增补,增添二十年来生逝婚嫁等新资料。并增加一些新内容如下:革命先烈、复转退军人名录,捐款人名录,族人迁徙分佈,郗庄先祖旧居及田产,杨闾川、郗庄简介,柏树顶、众神庙及跋。一则增加可读性,二则可多了解家乡。
同时,趁清明节祭祖之机,在庙亭广场支大锅做饭,全部族人、回娘家祭祖的出阁闺女及子孙,聚餐团圆。
本欲乘续谱东风,修缮滑峪祖坟并立碑志铭。然经解放后土地改革、1958年人民公社大集体、改革开放土地承包,时事境迁,地主几经变易。祖坟修缮立碑事宜,原计划立碑一通,后因种种原因,至今未果。然族谱印制在即,主持协商及有贡献人士、费用,俟立碑时另叙。
卢延山谨识
2023.3.24
上一篇:卢照亮:卢毓祠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