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于氏家谱网 >> 于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于云身谈家谱

时间:2023/7/25 15:43:13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于云身谈家谱

西坡老坟是我们家族的第二代祖坟,而第一代祖坟是在大坑东岸,小时候,我常到那里玩耍,看祖碑碑文,至今还记得一些。我二十来岁时,在东坡窑上为生产队烧窑,晚上就住在那儿,旁边是生产队的菜园,当过多年生产队队长的十三哥文道单身一人,年级大了,长年住在那里看菜园。文道的父亲,即于九皋的玄孙于宗劲,民国时期任+三个半村之联防泰山乡乡长时,为其先祖于九泉、于重霄、于护霄、于步宵立碑,有关祖先的情况自然要给他的儿子们讲的多,文道便记住了一些。还有他的三弟文信,知道的也较多。他们平时都好给年轻人讲述家族的历史。那时候,晚上闲来无事,便听十三哥文道讲有关祖先的情况。

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步入晚年的荣山叔在小学校门前摆摊卖糖果。那时候,我在小学做饭,空闲时便听荣山叔讲有关祖先的事再加上早年我从祖碑上知道的,尤其是于九皋这一支家族的情况,即“小四门”中的二门的情况,我便能说出个大概。而对我们大门的情况,却并不知道什么,因为没人给我讲。

相传,我们于氏家族为冉祖奶奶之后,由于战乱,祖奶与祖爷失散,再氏奶奶带着三个儿子于洪武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全家人艰难度日、繁衍生息,才有我们于营十个生产组这于氏一脉。这兄弟三人的名字是:尧青、尧红、尧蓝,被后人尊为“三立祖”。有墓碑上的碑文为证。后来,由于灾荒,兄弟三人出外逃荒,数年后只回来一人,另外的兄弟二人,一人落户于湖北某地,一人则落户于汲滩河西,发展成了那两地的于营。也有说“三立祖”即现在 3、4 生产组,6、7、8 生产组,910 生产组的祖先兄弟三人。所以大坑东岸的一座祖坟的墓碑上刻着三位祖先的名字。早年,大概是军阀混战时期,有一股军队撤退到咱这里,要在大坑东岸挖战壤打阻击,当带队的军官巡查到此,看到幕碑上的“于”便下令部队撤走了。原来那位军官也姓于,他怕毁了同宗的坟园才下令部队撤离的。

冉氏奶奶的墓冢位于村中大道与第 3、4 生产组之间交叉点,当年是一片高地之处,直到 1958 年大跃进以后才平掉。

也有一种传说,我们的先祖兄弟三人,逃荒分散时,将一口铁锅摔为三块,各执一块作为标记,故而称“三块锅于氏”。后代人凡听到“三块锅于氏”的,便知是同宗同族。于强勤在世时曾讲,一次,他去西北的路上便遇到了这种情况,那家人待其挺热情。

前些年,几起从西北来于营寻宗的于氏族人及 2007 年秋季从镇平安子营来的,均称冉氏奶奶之后。

“三立祖”之中的某一位先人再传至于可仁。

于可仁有四个儿子,长门之后人搬往西乡毕庄居住,现在毕庄于姓便是其后人,其两代先人之墓地就在靖安家的门前,云怀和金聚两家的宅基下边。解放前早些时候,他们每年春节还回故里上坟祭祖四子某年随父外出逃荒丢在了外地一一有关这些情况,6 组于胜德,外号叫“老蛮子”的大伯在世时经常给族人讲说。

于可仁之次子于凤巢有独生子于璋,于璋有三个儿子,即文秀、文明、文斗,立了三个门头,后人称其为“老三门”。这便是我们河东一第 8生产组和河埠口西边第 6 生产组北边还有十几户人家。

于可仁之三子于凤柱分家后居住在河西,两个门头发展为现在的第 6、7、8 三个生产组。

于凤巢之长孙于文秀科考中了秀才,为其先祖于可仁等立了碑。

于凤巢之长门于文秀这一支后来家道中落,将房产及大部分土地卖给了次门,自家搬往北边居住,可能就是第 2、4 生产组之间的那片相当大的空地。(听万兴六伯讲,他还记得咱家族的祖孙三人从那片宅地上搬走。之后,那片宅地闲置,无人管理。)大概到了第 3、4 代,说是有一火疙瘩落在大河西他家一块 8 亩地的土地上,便请阴阳先儿看地气。阴阳先儿说是龙地,便在此地挖嘉穴埋葬人,这便成了长门的老坟园,由此留下了一些古怪传说,说是占住了假龙地,第 6 代上出了个唱红脸的戏子,唱戏老当“皇帝”。封建社会,唱戏者是不允许进老坟的。这位单传的长门之后,五十年代初还在方城一带剧团里唱戏。于青臣与之交往甚密。这位唱戏的回村便住在青臣家。据说无后,后事不详。

次门于文明有四个儿子,立了四个门头,当年相当兴旺,有四个“四顷八”之说,后人称其为“小四门”。我们这一支是长门,记不得先祖的名字和情况。于九皋这一支是次门,至今人丁兴旺。红臣一一连合们那一支是三门,原先的宅基地是“瓦房院”南段,大概是“光”字辈出了一位秀才,是老大于光召。四门的宅基地是“瓦房院”北段,因其场官司吃紧,据说是因雇佣冯庄的女嫂上吊自杀而招致的。当时四门只有偏房所生一子,其地位低下,有不得继承全部家产之说。此时,九皋的三子,在南阳做事的秀才干霄(一说叫敢霄),人称于三先儿的,提出过继给其四叔得其四顷八之家产,可为其摆平这场官司。过继之事成行。这便是九皋之墓碑上所说的“叔出继,奉祀者伯仲而季”。其后人便是于光六这一支。那位妾生之子,据说后来忍受不了干霄的欺负,全家搬往汲滩其舅家居住。故而瓦房院有两秀才之说由于有了功名,瓦房上便可安装瓦兽铁翅,于训臣家和于连合家原来的瓦房上便有这样的装配。

此外,于九皋一支的长房长孙,即于伯祥的儿子们,现在不是有三个门头吗?其实是兄弟四人,现在的三门之外,尚有流落山西的老四于光太。(后来,在寻找到的于重霄的墓碑上载文:光太·荣昌迁居山西一一编者)

还有,我们这一辈的字号尚需说明。比我年龄大的哥哥们,原本是“文”字牌号,后来有人发现与先祖于文明辈的牌号相重,于是改“文”为“润一一雲”,而哥哥们的名字已经定型,改不过来了,所以我们这一辈的牌号便有“文”“润一一雲”之说了。

另外,从寻得的祖碑可知,我的父辈原本为“生”字辈,如光有三个儿子名为傻生、振生、喜生,护霄的曾孙名为本生,而从荣生开始,父辈的牌号改为“荣”了。

至于“瓦房院”,后来也发生了变化。

于干霄一支后来败落了,将房产卖给了发达起来的三门,瓦房院便为三门所有。四门全家则搬往现在的硝土坑,当年还是一片平地(与现在北边那一片高地相平)的地方居住,靠卖硝土为生,久而久之那片地方被挖成了坑,后人称之为硝土坑。

据说,三门兴旺了很长一段时间。兴旺的三门每年春节大门口放着成箩筐的鞭炮,让前来拜年的晚辈尽情燃放,炸开的炮纸积有脚脖子那么厚。那时候,三门办有家塾,请先生或自己人教子弟读书,家塾便设在现于训臣的房院。多年以后“瓦房院”也败落了,至今人丁仍不兴旺。原来十分整齐壮观的瓦房院因吸大烟扒房子卖,被扒得七零八落,到解放时,只剩下孤零零的三座瓦房了。其间,有的家庭因吸大烟穷困潦倒到以讨饭为生、卖儿卖女的地步。

二00八年十月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

    对不起,本栏目下没有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