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史氏家谱网 >> 史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古村瓮关百年名门史家大院

时间:2023/10/12 15:36:47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史家名门望族史家大院

古村瓮关百年名门史家大院

史家大院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杨眉河村瓮关自然村的群山环抱之中。官道口镇旧称“尊贤里”,为南阳、襄阳通往洛阳、陕州的必经之地,为著名的官道隘口。瓮关村处于卢氏通往洛阳的古驿道旁,现存的史家大院为清代官宦民居建筑群,占地30余亩,分为5个院落,存留房屋128间,其中96间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上花园已毁坏。整个院落布局严谨,窗棂装饰讲究,雕刻精美,至今还能清晰地看见房门、窗棂上木刻的人物、花鸟、神龛和走兽。整个院落屋宇轩昂,风格古朴典雅。

我来到瓮关村,村支书范金生还给介绍了村的历史和基本情况。官道口镇瓮关村是石大山脚下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山乡。一股清澈的山泉,从石大山上缓缓流来,飞流直下滴落于村口龙王潭一天然石瓮中,复又泛起,从一个5尺长、5尺宽的石夹巷中流出,村子由此得名,而称为瓮关。

瓮关处于群山环抱之中,绿树成荫,翠柏成林,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伏盛夏,此地仍清风徐徐,凉爽宜人,真乃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瓮关村建造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瓮关村乃现今史姓家族所建。史姓始祖史自安原本灵宝县神窝人氏,元末明初因避战乱迁居于石大山下庄岭一带开荒种地。初迁来时一担两筐,贫困不堪。后生子史忠原,孙子史三春,三代单传。其孙三春生有五子,第四子史金銮生儿耀宗,到第7代史光先手中发迹。史光先青年时乡试中中举,曾做过封丘县训导,后转做永城县教谕,方才从庄岭一带迁至瓮关村现址,并在此地大兴土木,建造起这个在当时颇具规模的村庄。并且是请阴阳先生看好,说是此地为二龙戏珠之势,为难寻觅的风水绝佳的宝地。建村后人丁兴旺,财源茂盛,后辈子子孙孙多出高官大臣。史姓又为地补栽五子登科柏,两株香柏。史先生逝世后,其子孙根据光先的遗嘱,将其葬于该村卧虎坪中。不过史姓家族中确出过不少官员。据村里人回忆,在村内所遗留之石碑上得知,史家先后出过40多任县丞,20多位县正堂。其中较有名的要算辉县正堂知县。为了能常居官位,他还特地在五子登科柏斜对面一块悬空大青石上建造了内供孔夫子牌位的魁星楼。

史家大院很大,属五重院,居高看,房顶参差、错落有致,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大门、二门、三门,门门相套;一院、二院、三院,院院错落;上马石、拴马桩,古物犹在;门窗上的花鸟虫鱼清晰可见(可惜有些已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很多门上都有名字,如石室、康乐轩、翰墨林、种德堂等;差不多每道门的两边都有对联,如“勤俭黄金本,诗书丹桂根”;“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等。据老人们记忆,西园建造最早,约600余年,东院400余年,花院200余年,大小花园是史家一个在辉县任堂发迹后的后人建造的。近代史家最大的一位官员,即民国时的县政府科长、金库主任史超千在卢氏也曾显赫一时。安葬其父史寿举时,大宴宾客,其浩大声势就轰动豫西数县。洛宁县大地主、大恶霸王贵基亦曾派兵前来帮史家守灵。为接待上等客人,各县头面人物,单从县上拉回青瓷盘碗就动用了十几条牲口。出殡时,送葬队伍长达十华里。前头已到大岭头街东坪墓地,后尾尚未出翁关村,可见其声势之盛。

据现在住在史家大院老宅里的史家后人说,他的先人中有一位做过河南辉县县令,具体叫啥,哪一年的,他也说不清,只是听先辈们说过。房子是什么时间建的,他也说不清,只知道,土改时把房子分给了村民,他现在买回来一部分。现在有人要出20万元拆房子要砖瓦、木料、门窗什么的,他没有同意。

现在的史家大院其中一院的宅主是史振民(今年66岁,7月份刚去世),爱人姓鲁(64岁),身体有病,儿子史文国身体欠佳,还在此居住,村支书还介绍说,该村已被河南省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建设规划,史家大院将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史家大院的保护将给瓮关村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