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史氏家谱网 >> 史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史美珩:编辑溧阳史氏大同谱,这是史氏宗谱史上的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时间:2023/10/16 10:51:54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史美珩:编辑溧阳史氏大同谱,这是史氏宗谱史上的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溧阳史氏大同谱前言

(一)

史氏是中国的百家大姓之一,传说它源于公元前四千多年黄帝轩辕氏时的史皇仓颉。说他创造了图形文字,是中国的书画之祖,以官为姓,后代子孙有的姓史。

史氏有确凿的经典依据的始祖,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时的史官史侠,以官为姓,与周公、姜公、召公齐名,合称“四圣”。

史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开创了“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政治家要以信立身、以信为本的范例。同时也是“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国语·周语)“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左传·僖公十五年》)等至理名言的首创者。指出政治家在行动上一定要谨慎,生活上要节俭,道德修养上要谦让,做事要同众人商量。不要随便发动祸患,不要恃人乱利己,不要去激化矛盾。

继史佚之后,春秋战国期间,史氏有许多名人见之于经史。例如周宣王时(公元前827-前782年)有创立大篆书法的史箱,周幽王时(公元前781-前771年)有首提“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观点的哲学家、战略家史伯,周惠王时(公元前676一前652年)有提出“国之将兴,其君齐明中正。”“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国语·周语》)等政治名言的史过,有提出“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国语·周语》)观点的史嚚,鲁僖公时(公元前658一前627年)有史克作《诗经》中的名篇期、聚、泮、閟,孔子整理《诗经》时用史克诗中的“思无邪”三字来概括《诗》三百篇的要义。周襄王时(公元前651一前619年)有提出执政者想取得霸主地位者必须恪守“忠信仁义”观点的史兴,卫灵公时(公元前534-前493年)卫国有著名的谏官史鱿,由于其刚正不阿而得到孔子高度的评价,说“直哉,子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论语·卫灵公》)魏襄王时(公元前318-前296年)有水利工程专家史起在魏国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漳水堰,它比都江堰早40多年,比郑国渠早80多年。

自秦汉以来,二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各个方面都有史氏的记载。秦始皇时(公元前216年),有史禄负责开凿连接(广西)漓水(向南流)和(湖南)湘水(向北流)、沟通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灵渠”,设置了36座“斗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

西汉宣帝时(公元前73-前49年),有杜陵侯史恭一家因保育宣帝之功,封史高为乐陵侯、史曾为蒋陵侯、史玄为平台侯,兄弟三人均在朝中担任要职。如史高,贵为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的“侍中”,史曾、史玄均为中郎将,成了宣帝的左臂右膀,为巩圆宣帝的皇位起了重要作用,也是史氏在中国历史上以“因队”形式介入封建政治舞台并处核心要位的开端。宣帝临终时(公元前49年),又封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要他辅助元帝。有现存中国最早的识字写字教材《急就篇》的作者史游。

元帝时(前84-前33年),史高次子史丹是驸马都尉、侍中,负责保护太子见元帝想更换太子,就深夜入宫进谏,元帝最后接受了史丹的劝告,史称这事为“丹伏青蒲”。太子即位后(成帝)封史丹为武阳侯,贵为侍中。史丹的九个儿子均在宫中担任要职。

哀帝时(前6-前3年),史立受傅太后指示,诬奏冯太后“祝诅,谋杀上,立中山王。”(《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五孝哀皇帝上》)冤死者十七人。史立晋升为中太傅。元寿二年(公元前一年)免为庶人,远徙合浦(今广西)。

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王莽立杜陵史谌的女儿为皇后,封史谌为和平侯,拜宁始将军。史诺的两个儿子皆为侍中。(《汉书·王莽传》4180页)

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平台侯后裔史崇因协助光武中兴有功,封溧阳侯,食邑万户。有著名的《史晨碑》隶书的书法家史晨。

自东汉至三国、魏、晋、南北朝总共568年的时间里,由于从魏开始实行九品中正门阀制度,史氏由于其世家大族而身居朝中当官的不少。如溧阳史氏在史崇之后,连续五世袭溧阳侯,六世铉改封兰山侯;三国吴时史嵩封抚陵侯;晋史隐官至大中正,史爽封零陵郡公,史楚封安吉伯,史雅官至中书令,史韶封阳羡侯,史琬封都亭侯,史渊封秭阳县开国侯,史宪封山阴侯。南北朝(梁)时史纂封建昌县开国侯。此外,如西魏北周时的史宁,官至小司徒,出为荆、裹、淅、郢等52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荆州刺史。他的四个儿子史雄、史祥、史云、史威分别为大取中大夫、武遂县公,武平县公、武当县公。后人有的说史氏的望族在荆州,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这时期有著名的画家史道硕(晋)、史粲(南朝)、史敬文(南朝)、史艺(南朝)等。

史氏在隋朝最出名的人物有史万岁(公元550-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将,为隋朝的一统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隋书·卷五十三》)其次见之于史书并为之到传的,有史宁的儿子史祥(《隋书·卷六十三》),场帝时为行军总管,有著名的书法家史陵,在唐代最出名的史氏有唐初为李世民打天下时出了大力的史大奈,封窦国公,武后时有著名的刚直不阿的纳言史务滋。玄宗时有著名的书法家史惟则、史怀则,画家史瓒,有五步成诗的奇才史青。五代时名载史册的史氏有史敬镕,(唐)为金吾上将军(《旧五代史·卷五十五》),有直系相连的史敬思(九府都督)-一史建瑭(马军都将)-—史匡翰(驸马都尉,赠太保)史匡威等三代武将,此外还有后唐明宗时史圭,官至尚书右丞,(《旧五代史·卷九十二》)后汉的开国元勋、中书令史弘肇(《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七》。

北宋时有洛阳的史圭,于太平兴国初为扬、楚等九州都巡检使,开封的史方知邵州、辰州、沿边溪洞巡检使,溧阳的史彦虬于宋仁宗时为太子正字,有著名的教育家、苏辙、苏轼的老师史清卿,著名的医生史载之。南宋时以史浩(1106-1194年)、史弥远(1164-1233年)、史嵩之(1189-1256年)三个宰相为代表的四明史氏,进入南宋最高权力的核心,有“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之说;有南宋末右丞相史绣,祥兴元年(1278)与文天祥一起以身殉职(史淑杰《史氏宗族概况》),有著名的词人史达祖,元朝时以出将入相五十年的史天泽(1202-1275年)为代表的真定史氏,一门能直接调动万人以上的将帅竟达到17人(史文召统计),为元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史氏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武官集团”;河北保定的史弼(1214-1299年)开创了远征瓜哇的纪录,1299年升平章政事加银青荣禄大夫,封那国公.明朝时有影响的史氏是晋江的史继偕(1555一1629年),仕至文渊阁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师。南明福王时有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史可法(1602-1645年),以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名垂史册。清朝时最有影响的史氏是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的漂阳史氏史贻直(1682-1763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乾隆夸他为“人瑞”。此外还有顺治时官居内阁学士的史大成,被雍正称为“晋省第一清官”的史在甲,有名的画家史荣(字雪汀)和史震林等。

从上述部分资料可见,三千多年来,史氏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除了西周以史佚为代表的各国史官是当时领导集团的重要成员,在政治上起重要作用之外(近800年),自秦汉以来,有四个时期史氏都是封建最高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一是从西汉宣帝到哀帝甚至王莽新朝,将近一个世纪(共96年)的时间内,史氏因皇亲国威而身居要位,参与统治最高层的政治活动,涉及皇位的确立与巩围,甚至介入后宫斗争二是东汉初年,平台候的后裔史崇实际上是光武帝刘秀谋画全局的“高参”,被萧王刘秀请为“内相”,光武称帝后封万户侯于溧阳(见答肃王问).三是南宋从孝宗到理宗整整一个世纪(101年),史氏的活动涉及孝宗、理宗两朝皇位的确立与“自治为先,伺机恢复”国家战略的贯彻,关系到南宋政局的全局。四是元朝从史天倪被任命为万户开始(1213年),至史天泽薧(1275年)的半个多世纪(62年)的时间内,真定史氏南征北战,为元朝统治的确立作出特殊的贡献。这四个时期,史氏对当时社会的政治与历史起着全局性的作用。联系考虑史氏在文化、教育、科技、医学等各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断言史氏是中国的百家大姓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说史氏是中华姓氏中的望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二)

史氏三千年,从西周至西汉(武帝)期间,没有确切的代与代之间的世系记载。史氏有确切的代与代之间世系记载是从西汉杜陵侯开始的。杜陵侯史恭三个儿子史高、史曾、史玄宣帝时分别为乐陵侯、蒋陵侯、平台侯。当时在朝中最红的是乐陵侯史高、官居大司马。史高的次子史丹功封武阳侯,有子女20人,其中9个儿子均在朝中担任要职。其次是平台侯史玄,其子史恁为待中,中郎将,孙史习为中书令、驸马都尉。只有蒋陵侯史曾无子。应该说当时杜陵侯是一个大家族。但这家族都是些什么人?名字叫什么?《汉书》中出现过的成帝宠臣史育,中大仆史立,王莽的国丈史谌与康部牧史熊等人名,不知他们属于哪一支。

从现存在全国各大图书馆的宗谱资料看,除了少数几部史氏宗谱如山东菜阳谱、四川里牌溪谱等不能肯定它是否属于溧阳侯之外,其他宗谱几乎都是溧阳侯世系,这些谱差不多都以溧阳侯为一世祖,至今有的已到64世。因此从现有的史氏宗谱看,溧阳侯这一支是最完整的。其他各支,如武阳侯等世系尚待发掘。

二千年来,溧阳侯史氏以溧阳埭头为发源地,不断地往外迁徙,分布在全国各地。早在康熙年间,官至正三品的溧阳史夔(51世),就叫他侄子史贻清及其他几个族人,前往全国各地清查由溧阳分徙的史氏和其他分支的史氏,想搞一个全国性的史氏宗谱,但由于当时多种原因的制约,最终还是没有把全国的史氏都查清楚。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史夔和史在鑛合编刊出的的《史氏谱录合编》,主要是分布在江南的溧阳史氏,而且从溧阳史氏来说亦不完整。

从康熙至今已三百多年了,在这期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史氏亦走过了将近十二代人(从51世纪到63世),2005年冬至,全国各地的史氏代表,在溧阳埭头侯庙故址召开了祖侯诞辰二千周年纪念大会,会上成立了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决定要编辑一部全国溧阳史氏大同谱,这是史氏宗谱史上的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这次编写大同谱有几个比较有利的条件:

一、有一个大好的社会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政通人和,国家政府重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确认“家谱是我国宝贵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近来各地修谱成风,客观条件有利。

二、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2002年在宁波首次召开四明史氏文化研讨会,研究成立史氏文化研究会。会上交流了史美露内部编印的《四明史氏》资料和由现代、华艺两出版社公开出版的“中国史学会重点项目”《中华史姓谱》(史美珩编著);2006年中秋,宁波再次举行史氏文化研讨会,四川美术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史美露主编的《南宋四明史氏》,并成立了“东钱湖史氏文化研究会”。2003年溧阳编印了由史福田主编的《溧阳大谱》;2003年编印了史淑杰、史建民编的《史氏宗谱概况》;2005年编印了史福田、史洪禄编辑的《史氏千秋》;山西阳泉成立了史氏研究会,史英豪创建“史氏春秋网站”;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续修了史氏宗谱(恕不一一列名);2006年秋在宁波又举行了第二次四明史氏研讨会,此外还有一批研究史氏宗族的论文发表;这为大同谱的编辑打好了思想基础。

三、有一个健全的组织与领导,2005年,溧阳阳成立了以史火生为会长、史福田为秘书长、全国各地史氏宗谱事业的骨干组成的“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尤其是溧阳同宗能肩负起组织领导的重担,使大同谱的编辑有了组织保证。

四、有一个比较现代化的通讯联络工具,互通信息比较方便。

鉴于有这些有利条件,我们有信心把大同谱修好。

但亦存在一些困难。

一是全国各地的史氏宗谱,在“文革”中不少被毁,续修或重建难度很大。二是全国各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史氏内部对续修宗谱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致。这就决定了我们这次大同谱的编辑必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过程。

关于大同谱的编辑,原想等全国各地各宗各支的宗谱修好后再统一汇编,但经过一年的实践,着来这方法不行。如果等各地的宗谱都修好后再来统编,那就不知道该等到什么时候。2006年冬至谦阳史氏历史文化研讨会时大家统一了思想,改变原来的思路,采取先搞框架结构,然后逐步“装修”的办法。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确定全谱分成五卷:

第一是“总卷”,为整部大同谱的开头部分,亦可以说是总谱。从西周史佚至溧阳侯三十一世,由溧阳同家负责。

第二是“溧阳卷”,凡是居住在溧阳和分徙至周边地区的史氏都归宗至溧阳。

第三是“四明卷”或“宁波卷”,从始祖史惟则(天向公)、(三十世)开始,凡是史惟则的后裔,不管分徙到何处,一律归宗到四明。

第四是“真定卷”,从始祖史拱(二十二世)开始,凡是史拱的后裔一律归宗到真定。

第五是“吴中卷”或“嘉兴卷”,从始祖史怀则(从绳公)(三十世)开始,凡是史怀则后裔一律归宗到吴中。

大同谱的内容分两部分:一是源流世系。各支都从本支的始祖开始列出世系图表,一律参照总卷的格式横排。二是名人简介。各支简介本支的名人。

原来各地的宗谱都有自己的堂号、宗规、家训、名字行的字母等内容,这是宗谱文化极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史氏源于“以官为姓”,从西周开始,经春秋战国,早就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刚直不阿、忠勇为国”的传统家风。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分徙到全国各地的过程中,各个不同地区的史氏又形成带有自己特色的家风,这些家风体现在堂号、宗规、家训、名字行的字母里面。所以应把这部分内容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建议各地史氏能把本支的这些内容的资料寄给溧阳史氏文化研究会,以便在统一汇总研究的基础上,编印一部史氏的堂号与家训专集,或作为大同谱的“文化卷”。

(三)

唐太宗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编辑大同谱,不光是为了弄清全国史氏的源流世系与分布状况,以便联系宗谊,便于将来史氏的后裔寻根问祖,认祖归宗;同时也是为了通过对史家自己历史的整理总结,以史为镜,光前裕后;以人为镜,启迪未来。

三千年来,史氏以自己的言行,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存在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史氏中那些杰出的人物,以刚直不阿、忠勇为国的铮铮铁骨,为中华民族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诗篇,无愧为民族的脊梁。作为史氏后奋应该引以自豪。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而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姓氏、宗族都是一分为二的。同一姓氏、宗族抑或家族的人都不可能是一个“模子”,不可能是同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实说明,就是同一家庭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在品行德性方面也往往是天差地别。就是同一个人,也往往是优缺并存,长短互现的,前期的作为与晚年的表现也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在同一姓氏宗族内,忠奸善恶、贪廉邪正,往往是色彩斑烂、真假杂陈的。在对待家族历史问题上,一定要实事求是。要坚持辩证法,不能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绝对化、搞片面性。对史氏历史上那些正面的人物,我们应作为学习的榜样,将他们的优秀品质发扬光大;对那些反面人物,我们亦不要为他掩盖事实,文过饰非,而是要吸取他们的教训,引以为戒。这是“以史为镜”、“以人为镜”题中的应有之义。

历史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写历史的人往往是带着主观的“观点”的,在对事实真相的取舍、描述与评论上,往往会出现偏差,甚至颠倒黑白,自相矛盾,双重标准。对这种情况我们也一定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予以辩正,这同样是我们修谱者应尽的责任。从我们史家来说,如何正确评价南宋史家三相和元朝的真定史家就是个突出的问题。

自决定编辑史氏大同谱以来,溧阳的同宗,特别是宗兄福田和宗叔火星,废寝忘食,花了极大的精力编写出大同谱的总卷。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值此总卷完成付印之际,特作此“前言”,借此与同宗共勉,为弘扬史氏历史文化而努力。

史美珩

二〇〇七年三月三十日

说明:刊出这《前言》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反映历史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