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蒋氏家谱网 >> 蒋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馆陶县路桥村及蒋氏概况

时间:2024/1/9 11:12:47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馆陶县路桥村及蒋氏概况

一、路桥村的由来

《馆陶县志》记载,西汉置清渊县,以后改称(治今清阳城)清阳城,至邱县城的大路经过此处,这里的故河道上有一座桥梁,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民来此。在大路桥附近定居,按大户的姓氏,分别起名为陈路桥、李路桥,刘路桥。民国三年(1914年)曾设路桥里,辖十三村,民国19年(1930年),设路桥乡,辖四村。

馆陶县地名办公室,编《地名资料汇编》,由清渊县(即清阳城)通往邱县的一条大路由此通过,由于地势低洼,建有一座桥,附近有三个村,姓陈的在此定居,故称陈路桥。

公元二OO九年二月,馆陶县人民政府在路桥立碑两座,《古永济城遗址》,在路桥乡政府门口立。在路桥村西北1.5公里处永济河桥东边立《古永济渠遗址》碑一座。据记载。公元七七二年,路桥是永济县城,历时三百年,因城西(现村西)永济渠水在城西流过(不是现在的卫西干渠),叫张桥,张桥村名在历史上延续了很多年,据考证,路桥村地洼有名,永济渠有名,通往邱县的大路有名,所以叫桥实属无异。路桥村的名字隶属先后易动过几次,在明朝弘冶二年(1489年)路桥隶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清朝时隶属山东省,民国元年(1912年)至1949年隶属山东省政府,1952年10月1日归山东德州专区,1953年1月1日归聊城专区,1965年1月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至今,从公元一0七二年永济县划归馆陶县。

馆陶路桥在长约七百年时间归山东省管辖。

在路桥村名字几次更换中,张桥更名为路桥,路桥更名为陈路桥,历史资料上查不到任何记载,也没有人听说过任何口头传说。

根据各姓族人和各姓家谱轴子记载。从各地迁来路桥,立祖到现在2020年。蒋姓十一世,刘姓十世,李姓二十世,马姓九世,张姓八世,崔姓二十世。和李姓来路桥一块儿定居,郭姓十三世,陈姓十七世,董姓十四世,樊姓大约二十五世,耿姓十六世(其中卢姓不详,现记载五世,王姓、邢姓已绝)。根据现传世人口看,崔氏、李氏、陈氏来路桥定居比较早,大约有五百多年,路桥樊姓家谱轴、祖坟莹已更改多次,原始记载已丢失,什么时间来的路桥不详,但各姓族人历代相传,共同认可,樊姓是土著人家,来路桥定居最早,在其他姓氏没有迁来之前,樊姓已在此定居。为什么当时及后来没有叫樊路桥,在民国前方圆几十里有人叫李路桥、马路桥、也有的叫蒋路桥,查据《馆陶县志》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光绪戌年(1888)乡土志有陈路桥村名记载,这是最早出现的村名,到现在才一百多年,最早叫张桥。路桥(叫路桥时间不详),路桥是人民叫的原始村名,后来为了区别当时的路桥街即前街(现在的陈路桥),后街(现在的李路桥、刘路桥),现在这三个村也紧密相连,所以路桥是官籍中的自然村,为了区别三个路桥村(陈路桥、李路桥,刘路桥),馆陶县陈路桥村民常用具休叫陈路桥时间不详,原因不详)

二、路桥村的地理位置

路桥村属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馆陶县城正北17千米处,村正东1.5千米是馆临公路,直通临西县和馆陶县城,村北是通往张寨和106国道公路,村西一千米是卫西干渠(现叫永济河),村南一千米是临馆渠(现叫河),路桥正好位于卫西,临馆二河相夹之处(现在人已称为河),村南紧邻南曹庄村、铁佛堡村,土地与南曹庄、铁佛堡相连。村东与花园相邻、土地相连,村北与李路桥相邻,土地与李路桥、清阳城接壤。村西与蔺寨村相邻,土地被卫西河水隔断。

三、路桥村地质与气候

路桥村系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起伏较小,低洼平坦,土质为粘土,有部分盐化土和沙壤褐性土。有良田2996亩,处于地球东经115°,北纬37,6°,海拔39.5米,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极端最低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42。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日照2557小时,雨量适中,偏少一点,全年无霜期长200天。夏季雨多炎热,冬季雪少寒冷,春秋夏三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多盛行北风。村西及村南受二河相夹,地下水及河水充足,主要农作物种小麦玉米和谷子,部分杂粮。反季塑料大棚蔬菜。

四、路桥村人口与姓氏

据统计,路桥共有445户,1841人,姓氏十四尊,即蒋、李、刘、马、张、崔、郭、陈、董、樊、耿、芦、王、邢。其中王姓、邢姓乡亲,祖坟茔无存,姓氏已绝户。路桥村数百年来,十几尊姓氏族人,不论穷富,不论人口多寡,都能和睦相处,相互帮助,数百年至今就有,董、蒋、郭、马、李、刘、陈、耿、张、崔联姻的有数十家,并且姓氏中亲亲相连,沾亲带故不计其数,这正是路桥昌盛繁荣的源头所在。

五、路桥蒋氏的始祖过去、现在、人口、文化

在大明朝三帝成祖朱棣永乐二年(1404年),以清君侧之名发动战争,俗称燕王扫碑,造成这一带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燕王在南京夺取政权后,为开垦荒芜的土地,下诏屯田,当时屯田方式有民屯、商屯、军屯等,民屯大部分从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来。始祖蒋大,江苏省宿迁县城南十五里杏花村人,率领本部人马,按照明军屯田的规定,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在邱县磨庄,(传说该村东北角有个大村,叫刘王庄,在战乱中被毁,唯独这个小村磨过去幸存,所以叫磨庄,后来演变为孟二庄)。

蒋大1404年从江苏宿迁定居邱县,在邱县置田造屋,繁衔生息。有子二,蒋谦、蒋诚。蒋谦在邱县已传24世,孟二庄1000多人,南辛店800多人、馆陶路桥400多人,市庄50多人,北京通州蒋宅口人口不详,累计约超过3000余人。蒋诚迁往临西县西苟庄,已传24世,西苟庄1200余人,分支长屯有300人,分支1850年蒋龙从西苟庄迁往尖庄人口现有近百人,其他地方人口不详,累计约1600余人。

蒋大重孙在朝为官,始修由孟二庄至邱城的蒋家路,路宽3.6丈,总长15里。直达邱城,为邱县私家之路。明清时代有进士、监察御史,兵马指挥,河口通判,府照磨,省布政司检校,兴济主簿,县令。可谓路桥蒋氏的过去是望族姓氏。

路桥先祖贵生,十四世,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5),嘉庆仁宗二十年(1855)从邱县磨庄(现孟二庄)迁来路桥定居(原因不详,手抄家谱没有记录)。婚配于路桥村董氏。贵生迁来路桥,牢记祖训家规,克勤克俭,团结乡邻,豪爽交友,深得众乡邻爱戴,经数十年的打拼经营,在路桥置家产,买宅基,买田地。已数百亩。现路桥蒋氏后人,仍保留着部分完整的地契,其中有乾隆年间,嘉庆年间,道光年间,成丰年间数十份,从地契原始记录的年份和买入人的签名来看。大部分是贵生子万清经手,可见贵生来路桥传二世已站稳脚跟,终至殷富。万清遂将祖父东河从磨庄(现孟二庄)迁葬路桥立祖。

因路桥蒋氏从磨庄(现孟二庄)迁来至今不足三百年,比其它姓氏如李氏、樊氏、崔氏、陈氏等,晚来路桥定居三百年,但路桥蒋氏子孙自强不息,置田造屋、繁衍生息,昌盛兴荣,买了非常肥沃的大量土地,位置、地段非常好的宅基,数量之多,所有人无不赞之。蒋氏在路桥已传世十一世,按始祖二十四世,400余人,在人口猛增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蒋氏后人类似始祖那样迁往各地,有的参军,有的上大学,有的经商,在各驻地生根开花。据统计,2019年族人外居外迁分别分布在馆陶县、邱县、大名、邯郸市、南宫市、北京市、甘肃兰州市、四川成都市、辽宁沈阳市、山东济南市、河北固安市、河北廊坊市、湖南邵东、安徽太和、浙江义乌、邢台清河等近二十多个城市。

随着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发展,蒋氏后人子孙努力,践行始祖,习文修身,尊师重教,路桥蒋氏后人,文化状况有了一个长足进步。蒋氏文化历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代书香。路桥蒋氏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七十年间,特别是最近的五十年间,无论是外居外迁,还是留乡族人,节衣足食,供养子女上学,先后我路桥蒋氏有二十余人取得大学文凭,其中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还有在读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蒋氏的这些知识分子,分别就职于军、公、教、医重要岗位,充分显示了我路桥蒋氏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爱国益民的优良根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馆陶县路桥蒋氏起名规范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