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覃氏家谱网 >> 覃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光裕堂覃氏主要源流及分支介绍——石门添平光裕堂覃氏

时间:2024/2/29 13:50:52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光裕堂覃氏主要源流及分支介绍——石门添平光裕堂覃氏

光裕堂覃氏源自湖南添平所,明正德年间建立所衙,华阳王朱墨庵赐“光裕堂”匾,自此有“光裕堂”之名,迄今已五百余年。其后裔主要分布于湖南石门、澧县、张家界、湘西;湖北松滋、长阳、巴东、五峰、鹤峰、重庆巫山等地,人口众多,分支均以“光裕堂”为号,其主要源流及分支介绍如下:

一、石门添平光裕堂覃氏

覃凌波(湖南石门县文联原副主席)

明正德九年(1514年),添平守御千户所七世千户覃善教为千户所衙署增修的官厅、永贞楼、议事厅、奉先祠、恩荣牌坊等相继完工。竣工之时,澧州华阳王朱墨庵,以“光裕堂”匾额一方致贺,颂扬覃善教的功德。“光裕堂”是为前代增光为后代添福之意。添平覃氏称“光裕堂”即由此始。

湖南石门添平守御千户所土司衙署通称“所街衙门”,民谓“覃家衙门”、“老衙门”,距石门县城约88公里。地处今湖南省石门县所街乡渫水南岸的添平所街乡留驾坪集镇,湖南省道石清公路(石门县城一石门南镇清官渡)绕址而过。

添平守御千户所所城其地,古为五溪三苗之地。据清《同治石门县志》载:“添平,古三苗地,汉曰天台,唐曰五溪,宋曰龙阳,元日天平,明洪武时,改‘天’为‘添’,建所署守御边陲”。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有记载:“添平所,即宋天平台宜寨”。自汉代以来,其地为“必守之险”,皆有重兵把守。

明初始建的添平所土司衙署,前绕渫水,为天然护城河;青山背倚,享天然屏障。署城坐西朝东,呈月牙形,占地150余亩,约10万余平方米。城墙周长380丈,高7米,可行小车。城堡内建筑纵横交错,前设头门、仪门;主房分三进,每进七开间,中间廊廊相连;设有大堂三间、后堂二间、迎宾馆、接官厅、东西听事厅、百柱永贞楼、鼓乐楼、讲艺楼、文会堂、守训楼、恩荣牌坊、奉先祠、土地祠、月池、内五营舍、外五营舍、监狱所、甬墙、东西辕门、演武厅等。

整个建筑群规模宏伟,高大坚固,建制完备,工艺精湛,设置豪华,俨然重镇。故民间传说系鲁班仙师下凡领仙而筑,“所街衙门,麻条压脊,鲁班每百年下凡整修一次”。由此可见其工艺水平。

添平守御千户所土司衙门为首任正千户覃添顺创建。

元末,陈友谅部纷扰于汉阳、岳州、武昌等处,湖广各属大乱,澧州民无所主。众以覃添顺英勇仁义,推为台宜寨主。覃添顺举义兵,战守腹内,保境安民,助战朱元璋。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举充添平台宜隘千户所正千户,受封“武德将军”,十二月钦准前职。明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初二,明太祖朱元璋敕命覃添顺组建添平守御千户所,以覃添顺为正千户,授流官诰命封为“武德将军”,颁印世袭。

添平千户所建立后,覃添顺即于台宜寨东的渫水南岸修建衙署。

所衙建成,明朝开国丞相魏国公、中山王徐达代表皇上朱元璋亲临添平所道贺,覃添顺远到渫水北岸垭口迎接,迎接地后名为“迎驾垭”。徐达在渫水乘船的渡口遂名“官渡”。因徐达代表洪武皇帝来此,衙署所在地遂叫“留驾坪”。

徐达来此,题赠金字匾额,曰“公侯干城”。封匾高悬于衙署城门上方,灵迹斗大,成为添平千户所土司王权的象征,威震湘鄂西武陵山区,上下瞩目。

添平所衙门并不是一朝一夕建成。从始建到明正德九年最后完工,前后经历了145年。

覃添顺时期,留驾坪添平所衙门专以屯兵驻守,防御西北诸夷,而添平覃氏平时的居住、办公衙门仍在今石门县磨市镇邓坪村(明朝名富石堡台)的旧署内。厥后,由邓坪迁居所街瓦箭楼(又写为瓦建楼,今称瓦店头、瓦匠头),至覃添顺重孙覃昊,乃由瓦箭楼迁居留驾坪添平所衙门。

在明朝长达276年的统治中,明皇室与添平所结下不解之缘。其中文字记载最多的要数华阳王朱宾正。他工于文墨,崇尚道教,为自己取了个道号“默庵”,以显自己“清心向道”。明正德二年(1507年),为添平所撰写《覃氏世勋图序》;明正德九年,因添平所增修工程竣工,他专程来到距澧州华阳王府百余公里的添平所道贺,为大堂题匾,并写《贺松轩公光裕堂词引》一文,描绘添平所之山川关隘美丽风光,赞美添平所治下淳酽的土蛮民风。

华阳王朱宾正(号墨庵)题赠“光裕堂”匾额后,又填《画堂春》词一首。

词曰:

清风细柳令飞霜,干戈洗尽边疆。华堂新雘焕文章,山水争光。画栋晓凝甘露,珠帘绿映垂杨。光前裕后积庆长,忠有余香。

又赠头门对联:

一泓渫水绕门澜,甲兵尽诜:

万叠云山坚保障,蛮貊率从。

还赠仪门对联:

统十隘七里之军民,大公无我;

司九夷八蛮之锁钥,与国同休。

横批:天下为公

两副对联描绘了添平所之山川关隘与土蛮民风,可谓土风淳酽,蛮气冲天。

到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已经降清的明朝将领吴三桂起兵叛清。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今衡阳市)登基称帝。在吴三桂的威逼利诱下,湘鄂一带土司大多纷纷拥吴,但添平所覃氏政权却不肯依附。吴三桂便派大军征剿,战乱中,添平所这座辉煌气派的城堡,被吴军一把火烧得七零八落,传说大火三日不绝。火灾之后,屹立了300多年的添平所衙尽去昔日繁华,到清末仅存大堂。

尚存的大堂,高二丈四尺,共四十六柱;柱半系楠木,围大五尺二寸;磉石上圆如柱,其底作四方形,围在八尺以外。堂外废墙下尝挖得前代火砖,长尺有二,厚约三寸,本地有人拿去磨作砚台。堂上所悬明朝中山王、华阳王及各上宪赐匾尚未朽坏,字迹犹可识辨。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鉴于大势,添平所正千户覃庆永自请“改土归流”,雍正皇帝仍御准添平土司世袭“千总”职衔。自此,添平千户所千户改称千总,百户改称把总。因被解除了军政大权,添平千户所土司政权遂告结束。

到1906年,清朝彻底废除了世袭制,石门添平所最后一任罔替千总覃正寅还没有正式上任,即随之被隐入了历史长河。若从覃添顺1369年创建添平千户所算起,到1906年废除世袭,添平千户所衙门沿袭了537年。

民国时期,添平所衙门残存的大堂被当地守军将领覃道善用作驻军营房。新中国成立后,营房被改成“所街学校”。原湖南常德市纪委书记覃正彦、原湖南石门县副县长覃遵德等覃氏后裔皆曾在此校就读。

1984年,添平所衙门最后一间大堂,因当地农户新建住房被全部拆除,原添平所衙门风貌从此不复存在,仅剩门顶石一方,上刻“天下为公”四字,走笔苍劲,甚为可贵,遗憾的是该刻石亦不知所踪。

1997年6月,所街乡政府在所城之渫水两岸建起了所街大桥,“天堑变通途”,并逐渐扩建集镇。至今,添平所遗址已全部被集镇覆盖。

而“光裕堂”覃氏堂号,被分散于各地的添顺公后裔所沿用,主要分布在今湖南石门、张家界、永定、湖北长阳、五峰、鹤峰、巴东、重庆巫山等地。

附注:华阳王朱宾正为第四代华阳王,谥号“恭顺”,故又称恭顺王。第一代华阳王朱悦耀(1391—1433),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蜀献王朱椿的第二子。朱悦燿于永乐二年(1404年)受封四川华阳县,是为“华阳王”。明洪熙元年,朱悦燿从四川华阳迁徙澧州(今澧县),仍称“华阳王”,其子孙也世袭“华阳王”封号。

上一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得美湾”的传说

下一篇:没有了

新印家谱

    对不起,本栏目下没有任何信息!

推荐产品

    对不起,本栏目下没有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