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谈氏家谱网 >> 谈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安吉县梅溪镇宗址村《谈氏家谱》序一

时间:2024/11/14 9:43:24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谈氏家谱序一

文|陈治江

安吉县梅溪镇宗址村谈氏在清朝末年下江南,由于以前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便同河南断了联系,之后就不知道祖籍地在何处。

立康在整理其父遗物时,发现忠义公和忠富公去世孝单及父笔记,上面记叙着泰立公有三子,长子天贵,次子天相,幼子天锡。忠义公出生于“河南省汝宁府罗山县李姓乡陈家百林”,忠富公出生于“河南省汝宁府罗邑西乡张约冰潭捞月”等信息。立康托我在罗山查找这些清朝年间的地名,我通过在罗山的人脉和现代发达的通讯网络,将罗山谈姓及其居地梳理一遍,找到了“陈家百林”和“冰潭捞月”两个小地名,均在子路镇。

罗山谈姓主要分布在子路镇、潘新镇、周党镇、彭新镇、莽张镇所管辖的乡村。子路镇谈姓最多,约2000余人。溯其源,据罗山谈姓人讲,先祖从江西瑞昌过籍湖北麻城,辗转迁移,后裔遍布湖北孝感、大悟等地。某年有三兄弟挑担箩筐从大悟到罗山谋生,后世子孙便分布罗山各地。时间长了各立支派,各修各的字辈谱。一九八三年湖北大悟到罗山续谱,周党、彭新、潘新与湖北谈氏联宗合谱,统一字派。子路镇谈氏原本有族谱,文革时期被毁,后无人组织编修族谱。

子路镇谈氏字辈与宗址谈氏字辈其首两字相同,忠义公、忠富公均出生在子路镇。宗址谈氏属于子路谈氏支系可能性极大,要证实无误,须到罗山找到天相公、天锡公的后裔,才算有根有据。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战乱频繁,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捻军在豫南同清军相持作战。江南苏、浙、皖三省结合区及环太湖周边地区是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两军拉锯式厮杀六个来回,尸横遍地,无人掩埋。瘟疫便随之而发,民众或死于战争,或死于瘟疫,或逃往异乡,使得这些地区人口锐减。路上终日不见行人,百里不见炊烟。安吉、长兴、广德多地变成无人区,多年后良田长满草木。

在1875年前后,清王朝为了恢复战后生机,便从鄂、豫、皖、江、浙各省部分地区招募移民前来垦荒。移民可插标划田,立界为山。自行划分,具册呈报即可凭领为己产。凡有空屋,移民可居为家。顿时民间自发形成垦荒大潮,豫南人数为多,罗山、光山为最。

天贵公夫人龚氏,一个老妈妈携四子:忠义、忠礼、忠发、忠富挑担箩筐也加入了下江南的队伍之中。他们挑的挑,背的背,跋山涉水,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时数月,辗转到达传说中的江南,选定在安吉梅溪宗址村吴址头落籍。安家创业,繁衍生息,后世子孙和睦聚居在吴址头及天子湖镇古苑村小冲队谈家塆,世代农耕。

2012年安吉县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搬迁,宗址村与红庙村合拼为红庙村,村民都搬到红庙新村,有的搬到梅溪泗洲山安置点,有的搬到递铺安置点,古苑小冲谈家垮搬到古苑新村,有的搬到天子湖北林场安置点。村民都进厂上班,农村土地流转给种田大户,村民都过上了城市居民生活,谈氏家人就此分居在各个安置点。

宗址谈氏,从一个老妈妈挑担箩筐下江南到如今已历时150年左右,家业昌盛,子孙益繁,现人口约有200余名。新中国成立之后,谈氏族人跟党走,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截止目前已有20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有24人担任院长、厂长、总经理,经理、公安交警中队长、村党委书记、支部书记、村主任、妇女主任、民兵连长等各种职务。有3人当选市人大、县人大、镇人大代表,2人被评选为县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一人当选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委员,3人荣获三等功。在多个行业中有生产能手和精英。如省优秀农村电工、电力技师、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先进工作者、教育能手,高级教师等,举不胜举。1978年恢复高考后,谈氏家族人才井喷,2人硕士,18人大学本科,22人大学专科,7人中专,真是人才辈出,兴旺发达。

今有立康深怀尊祖敬宗睦族之夙愿,不辞辛劳,不惜砸金,耗费大量时间,辗转各地,收集资料,多次召集族人商量编纂家谱事宜。历时4年,将谈氏家谱撰修成功,其功大矣!谱书竣工之时,立康嘱我作序,我深感荣幸。因我自幼欠学,才疏学浅,只能聊叙在河南罗山寻根过程,谈氏祖辈下江南的概况、经过和当今谈氏家族的概况。望后世子孙牢记先祖谋生之艰难,创业之辛苦,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传承家族之美德,以告慰先人在天之灵。

陈治江

二零二二年六月十二日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