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庙台张氏家谱后记
- 时间:2025/2/6 10:58:49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庙台张氏家谱后记
我族重修《庙台张氏家谱》,历时四年,经过庄亲各房头团结一心及多方协助,在编修小组的竭诚努力下,现已出稿与大家见面了。
庙台张氏始祖迁新迄今近四百载。岁月悠悠,世事沧桑。曾经社会动荡,食不果腹,唯生存之大,难得清闲追宗思祖。况特殊年代,破『四旧』,不该破的亦破之;思潮激进,不该忘却的亦忘却。知祖名者,寥寥无几,各门宗牌过半遗弃,甚至投入灰烬,各房家谱尚存无几,形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叹哉!
茫茫宇宙,人的生命过程只是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无论平凡与驰名,都客观存在于每个年代中,并与上下左右构成一个大家族。在新时代中,幸逢国富民强,百废俱兴,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乘建党百年之机,弘扬「五种」精神。追宗念祖之风,几成潮流。我族后昆重修家谱已刻不容缓。蒙族内众多人士的建议,由张学成、张宇、张建荣、张伟等主持,于二〇一九年八月在清水县城组织召开了在城内工作、居住的部分乡亲及村委会成员会议,探讨重修家谱一事。一致推选张学成担任组长,张宇、张建荣、张伟任副组长,牟纪元、张玉萍等为组员,由张世春、张得家、张世林承担编撰工作。同时一致认为本谱应弘扬『自立自强,奋斗进取,勤劳俭朴,好学坚强』的庙台精神,以既实事求是,又彰显人文情怀,团结族人,鼓力增劲为宗旨。
力求本谱不仅要成为族人奉先思孝,溯本追源的依据;又要成为缅怀祖业,训子育孙的蓝本;还要成为研究村庄变迁、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资料。正如《序言》所言力求本谱成为『庙台张氏后来者凝聚力量的作用点;行稳致远的出发地;寻根问祖的坐标系;续写新篇的过渡语』。在这样的要求下,编纂者自觉任重道远。我们首先在传存的远房家谱(《龙山镇官泉村张氏家谱》张陇疆编修)中的《中代文记》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安业川张氏家谱》(张福生编撰)及由安业川播迁红堡镇的远房所编修的《红堡镇张家里张氏家谱》(张善贵、张仰贤等人编修),同时借鉴了由范瑞琦先生提供的《莲花高氏家谱》(高天佑编撰),基本确定了本谱的章节安排,材料内容。
其次利用各种场合,多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探视听取老者的回忆,察看取证个别家庭留存的文字资料和一些贤达的回忆文章;利用春节聚会确证世系;到实地查看遗迹、遗物;去张家川县城、龙山镇、王河镇吉山村等地进行专访,收获颇丰。主动采访庄亲老者张满仓、张来仓、张得仓、张生成、张大巴等人,并在张守乾家中查阅所存的先祖部分资料。有矛盾分歧争议时,由小组会议商讨共同解决。在文字资料基本形成后,分发给相关人士听取建议,又邀请庄众代表征求意见,字斟句酌,几易其稿后终成本谱。
本次修谱工作开展以来,全体乡党、六亲族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各尽所能,积极配合,并给予热情的支持和关注。尤其年长老人,口述认真。使编纂者把口耳相传的历史碎片,变成了文字录入谱中。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在这次修谱中,利用各种渠道,给予援助、奉献的村内外所有人士!并祝愿各房世代幸福,生活如意,成员和睦,子孙发旺!希望庙台张氏后人不忘根本,爱族敬祖,凝心聚力,绵长永久;弘扬家族文化,铭记先祖功德,用家谱拉近族人之间的距离,成就美满幸福的张氏大家庭。三十年一小续五十年一大修,把续谱工作持续下去!
源流是根本,文化是灵魂,世系是核心,名录是丰碑。这次修谱,我们本着实事求是,正面倡导的精神,虽全力而为,漏误难免,敬请全体族人谅解!
在此特别感谢原清水县教育局副局长、县红学会会长范瑞琦先生的热切帮助和指导!感谢县政协文史委靳爱军老师的专业指导和辛勤付出!
感谢张学成的朋友张亚军、万九洲、刘钰辉、宋楠、王呈芳、刘安奇、董富平、赵红霞等友人的慷慨捐赠,感谢族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上可缅怀宗祖,追颂先德;下蒙传递精神,凝聚亲情。
继承先祖传统,千秋万代;期待子孙发旺,富贵永存!
十三世孙得家谨为记
二〇二四年四月
上一篇:庙台张氏家谱凡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