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户李氏支脉分布
- 时间:2025/2/18 11:11:38
- 供稿人:本站综合
- 发布:新闻编辑部
李户李氏支脉分布
李户李氏传承时久,人丁繁盛,支脉众多,居地星散。中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李户、观上、半坡等地李姓族中长老确认源出一脉:“其根源皆李家户也”(中华民国《李氏家谱》语),并完成了“合修家谱”、“平准派字”工作,且在李户李氏祠堂立碑《李氏祠堂碑记》予以记述,成为本族相互关系最为清晰、完整的早期文字和碑石纪录。二十世纪90年代,各地支系又进一步统一派字,并在李户李氏祠堂内刻立《统一派字》碑(半坡支系未实际使用本统一派字),为各地族众往来交流便利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1.李户支系
祖源:始祖(讳)德,约于明洪武建元之初自郏邑迁居汝州西北乡李家户。
迁徙:始祖(讳)德,或因躲避战乱灾荒,约于明朝洪武建元之初,从郏邑迁居汝州西北乡二十五里李家户(李户李氏祠堂清乾隆22年《李氏祠堂记》碑记、民国13年《李氏祠堂碑记》和《李氏家谱》均有记载),开荒成田,辟立家室,繁衍生息,至今已逾650余年,族繁二十七代至“先”字辈(现存世人口中辈分最长者为“法”字辈),子孙迁徙广博,族众遍布寄料观上、高庙、洞沟、葫芦套、白蟒坡,陵头镇李窑、高窑、丁村(登封送表乡)、陵头村、湾张村、申坡村杨庄,骑岭乡安洼、杭王庄、大张、王堂、刘堂、安庄枣刘、纸坊店、田堂、闫庄、侯庄,庙下春店街、乐寨,杨楼李庄,夏店镇夏东、夏西、路庄、毛寨、八里王,市区煤山北刘庄、西关上河、东关二里店,米庙镇尚庄村,新安县老王岭、铁门镇,陕西大荔北连庄、新疆等全国各地;当今世代更有子孙或工作或经商而异地迁徙,甚至越洋过海,播迁世界各地。
根据此次家谱世系和人口生平的粗略统计,李户李氏支脉,现人丁已达数万之众,分支众多。其中,观上李氏一代祖(讳)伟,于明宣德3年(公元1428年)由李户迁居观上,后辈散居寄料高庙、洞沟、葫芦套、白蟒坡等村,现人丁逾万。李窑一代祖(讳)治龙(李户十一世),约于清朝初年由李户迁出,迄今有300多年,繁衍一十六代,人丁数千。
其他自李户迁出者人丁众多,居地不一,或早或晚,多数支脉传承脉络清晰,族人认知统一,不再一一赘述。
2.半坡支系
祖源:半坡李氏与李户李氏同祖(两地族人共认是一家人)
迁徙:始祖迁居半坡迄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族繁二十七世至再字辈(存世人口中辈分最长者为“明”字辈),后代子孙遍布伊川高沟、大郭沟、小郭沟、南平、寨沟、江左、李屯、五里头、刘村、赵庄、刘瑶、翟村、段村、白沙、黄兑、下磨、孝村、登封市石道、朱子窑、庞窑、海住、花园、城南庄(迁出五个村)、汝州关帝庙、武庄、李庄(迁出十一个村)、王排沟、鲁山、汝阳南坡(迁出五个村)、南庄(迁出七个村)、暴雨树、关亚、铁刘、鲁山李老庄、襄城县次沟、孟津平洛、宝丰等地,现人丁达17000之众。
关于半坡始祖的迁徙来源地,族人中有两种不同的文字记录和说法:
一种记录和说法是:始祖从郏邑迁居李家户,后再迁居半坡(乾隆22年《李氏祠堂记》语:“始祖自郏邑来”;民国13年《李氏家谱》语:“根源皆李家户也”)。
另外一种记录和说法是:始祖源自山西洪洞(半坡文经一支清光绪《李氏世代宗谱》语:“尝闻先人相传本系山西省洪洞县椿树胡同街人也,因洪君迁民至此登邑”)。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半坡始祖迁徙来源地的说法,民国13年时族人已有定论“根源皆李家户也”(民国13年《李氏家谱》语)。但上世纪80年代,半坡编订家谱时未能继承和延续民国13年时始祖来源地的说法而使两地产生异议,此异议延续至今仍未能在两地族人中达成一致意见。本次续谱,将有关资料、传说等收录于后,孰是孰非,待后辈进一步考证查实。
上一篇:河南省汝州李户李氏祖源
下一篇:汝州李户李氏派字谱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