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吕氏家谱网 >> 吕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吕氏姓启炎帝后 南阳以西是源头

时间:2024/3/11 9:37:16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吕氏姓启炎帝后 南阳以西是源头

一、宋陈彭年等《广韵·语》:“吕,又作膂,脊骨也。亦姓。太岳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后因为氏。出东平。”

二、唐林宝《元和姓纂·八语》:(节录)“吕,炎帝姜姓之后。虞夏之际封吕,今南阳宛县西吕亭是也。至周失国,子孙氏焉。太公号吕望,周有吕侯、秦吕不韦、单父人吕公、女为汉高祖皇后,封临酒侯。东平:吕侯之后。魏吕虞,居任城,官至徐州剩史。七代孙述:后燕尚书左丞。京兆:后魏定州刺史、范阳公吕禅,本了东平。冯第:北齐虞州刺史吕晟。河东:黄门侍郎、平章事吕諲。诸郡:吕才,博州清平人。著《隋纪》二十卷,删阴阳书五十三卷。吕同正,女适将军主力士。”

三、宋邵恩《姓解·二》:“吕氏,炎帝后,姜姓。望出阴翟、濮阳、东平。惟东平者,吕尚之苗裔。后凉吕光:都姑臧。”

四、南宋郑憔《通志·卷二十六·氏族二·以国为氏·周异姓国》:“吕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后也。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或言伯夷佐禹有功,封於吕,今蔡州新蔡即其地也。历夏商不坠,至周穆王,吕侯入为司寇或言宣王时,改吕为甫。然吕、甫声相近,未必改也,故又有甫氏出焉。吕望相武王。吕姜为卫庄公妃昌,其时吕国犹存,故也。吕望封齐之后,本国微弱,为宋所并。故宋有吕封人乐俱、吕封人华豹。又,晋有吕氏,出于魏氏,未知其以字、以邑?兴汉有单父吕公,女为高帝后,封临泗侯。又,后魏有比邱氏,改为吕氏,虏姓也。”

《通志·卷二十九·氏族五·代北三字姓》:“俟吕陵氏,改为吕氏,周赐韩褒姓俟吕陵。”

五、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八语》:(节录)“吕,姜姓。炎帝裔孙为诸侯,号共工氏。从孙伯夷,佐尧,号太岳。又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吕氏。吕,膂也,言能为禹股肱。国在今新蔡。历夏商。周穆王时,吕侯入为司寇,作《吕刑》。周宣王时,改吕为甫。后为强国所供。当商季世,有吕尚,字牙,号太公望,盖吕侯支孙。起渔钓,佐周文王,为武王太师,封为齐侯,以挟辅周室。太公望生丁公伋。伋裔孙庄公生僖公禄父及夷仲年。年生公孙无知。僖公生襄公诸儿、公子纠、桓公小白。无知杀襄公,小白自莒人,立为君,用管仲为相,遂霸诸侯。孝、昭、懿、惠四公继立。惠公生顷公。顷公生灵公,灵公生庄公、景公。景公生悼公。悼公生简公,为陈常的弑。简公后四世康公贷,大臣田和迁之于海滨,尽取其国。春秋时,齐诸公子以名见者有东宫得臣、公子彭生、仲孙湫、公子疆、公子组、公孙敖、公孙述、公孙明、公孙皙、公孙傻。顷公子公子固字子城。公子铸字子公。

又二孙:公孙捷字子车、公孙青字子石。又子商、子同、公孙夏、公孙挥,皆吕氏也。康公七世孙礼,奔秦为柱国。二子:伯昌、仲景。伯昌生青,汉封阳信侯。又,秦丞相吕不韦,阳翟人。汉高后父、临泗侯吕公单父人。至尚书今霸,居东莱,为东莱吕氏。霸十一世孙虔,为魏徐州刺史。虔孙行钧,后魏东平太守。七世孙諲,相唐肃宗。”

六、宋王应麟《姓氏急就篇》:“四岳为禹心吕这臣,赐姓曰吕,吕尚其后也《世本》曰:”“吕,任姓。”

七、明陈士元《姓觿·六语》:“吕,《姓繤》:太岳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至周失国,子孙因氏。古文吕、菁通用。”

《姓考》:“晋大夫魏武子吕锜。锜子吕相。后亦有吕氏。”《千家姓》:“东海族。《史

记》:齐吕礼。秦吕不韦。《战国策》周吕仓。《汉书》吕臣、吕青、吕破胡、吕鲔、吕种、吕盖、吕强。《三国志》吕布、吕蒙。吕范、吕旷。《晋书》吕安。《北史》魏吕显。《唐书》吕向、吕思礼、吕元膺、吕温。

《宋史》吕蒙正、吕端、吕夷简、吕公著、吕大防、吕大临、吕希哲、吕祖谦、吕本中。《列仙传》吕岩。又后魏叱吕氏改吕氏。”

八、《氏族典·四O五》:“《通志·卷三十·氏族略第六·同名异实第一》:“吕氏有五“姜姓之后,以国为氏。又晋吕氏,出于魏氏。又,叱丘、叱吕、副吕,併为吕氏。”吕甥:晋臣,见《左传·僖·十年》;吕涛:见《成·十六年》;吕相:见《成·十三年》。”按:汉兴,吕氏封侯者凡数十人。其

后,代有显著:吕布,五原人,奋威将军;吕虔,任城人,泰山太守,能任贤;吕蒙,吴名将,汝南人;唐吕諲,河东人,同平章事;宋吕端,安次人,右仆射;吕蒙正,进士第一,同平章事,质厚宽简,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

九、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姓》:“齐、申、吕、许、纪、州、何,姜姓也,自炎帝。又有姜戒。崔氏、马氏皆姜。”

十、清汪辉祖《史发夹昀·四四》:“吕不韦:见《史记·八五》。吕布:见《后汉书·一O五》。吕光:见《晋书·后凉载记》。吕蒙正:见《宋史·二六五》。”注“《韵编》共载吕氏一八七人,宋代为多。

十一、《中国人名大辞典》附姓氏考略。“吕:出自姜姓。共工氏从孙伯夷佐尧掌四岳,佐禹治水,封为吕侯。为吕氏之始,见《吕氏世系表》,望出河东、东平、又晋之吕锜,吕相、本魏氏所分,见《姓源》。又后魏代北叱吕氏,后周俟吕陵氏,均改为吕氏,见《通志·氏族略》。”

十二、清张澍《姓氏寻源·六语》“吕氏:《史记》:吕尚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晋卢若虚《录》云:齐太公之后有吕氏。《世系表》云:吕出姜姓。炎帝裔孙共工伯九州,其地在宏农,从孙伯夷佐尧掌四岳,号太岳。佐禹治水有功,为心吕之臣,故封为吕侯。周穆王时,吕侯入为司寇。宣王时改吕为甫。当商季,吕尚字姜子牙,号太公望,佐文、武、封齐。十九世录康安公贷为田和禀,迁于海滨,康公七世孙礼,秦昭襄王十九年,自齐奔秦,为柱国少宰北平侯。子伯昌、仲景,伯昌生青,以令尹从汉高祖,封阳信侯,谥日胡,其后世居河东。澍按:伯夷之吕,杜预谓在南阳宛西。太公之吕,及东吕莒也。《博物志》西海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所了。又按:晋之吕锜、吕相、本魏氏所分。又略阳氐酋有吕姓,吕婆楼是也。见《前秦录》。汉人吕氏,冒夷姨药葛罗氏。见《唐书》。《官山志》云:比丘氏改为吕氏,一作叱吕氏改吕。后周赐韩褒姓侯吕陵氏,后改为吕氏。

吕相氏:《元和姓繤·八语》云:秦相吕不韦,本阳翟贾人,子孙以贵氏焉。《路史》云:吕侯之后有吕相氏。澍按:《左传》晋吕相有《绝秦书》,安知非其子孙以为姓乎!不因秦相吕不韦也。

旅氏:《风俗通》云:旅氏,周大夫子旅之后,出南安。又云亚旅,官名,以官为氏。《路史》云:吕侯之后有旅氏。

十三、清王府《潜夫伦·志氏姓·第三十五》:“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命历之去就,省群臣之德业,而赐姓命氏,因彰德功。传称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千世能听其官者,而物赐之姓,是谓百姓。姓有彻品十,于王谓之千品。昔尧赐契姓子;赐弃姓姬;赐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为姜,氏曰有吕。下及三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微末,因是以为姓,则不能改也。故或传本性,或氏号邑谥,或氏于国,或氏于爵,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事,或氏于居,或氏于志。”注:“《礼记·大传》疏引郑康成《驳五以异义》云:“尧赐伯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娰,赐契姓曰子,赐稷姓曰姬,著在书传。”《周语》:“太子晋云,”禹赐姓曰娰,氏曰有夏;四岳赐姓曰姜,氏曰有吕。炎帝苗胄,四岳伯夷,为尧典礼,折民惟刑,以封申、吕。裔生尚,为文王师,克殷而封之齐,或封许、向,或封于纪,或封于申。申城在南阳定北序山之下,故《诗》云:“舋舋申伯,王荐之事,于邑于序,南国为式。宛西三十里有吕城。许在颖川,今许县是也。姜戒居尹、洛之间,普惠公徒置陆浑。州、薄、甘、戏、露、怡,及齐之国氏、高氏、襄氏、隰氏、士强氏、东郭氏、雍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裹氏、子渊氏、子乾氏、公旗氏、翰公氏、贺氏、卢氏,皆姜姓也。”注“《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西伯猎,遇太公于渭之阳,载与俱归,立为师。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邱。《诗

·崧高》毛传:尧之时,姜氏为四伯,掌四岳之祀,述诸侯之职。于周,则有甫,有申,有齐,有许也。按甫与吕通。《书·吕刑》,《孝经》、《礼记》并引作《甫刑》。《史记·周本纪》亦云: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

十四、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十五卷下“叙目”:曾曾小子,注:曾曾犹俗云层层也。曾之言重也。古者裔孙通曰曾孙。是以《诗》谓成王为曾孙。《左传》曰:曾孙敝聩,敢昭告皇祖文王。祖自炎神,注:炎帝,神农氏也,居姜水,因以为姓,亦曰厉山氏。厉山,一作列山。其后甫、许、申吕皆姜姓之后。缙云相黄,注:黄帝以云纪官。服虔曰:“其夏官为缙云氏。”贾逵《左传解诂》云:“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按韦昭云:“黄帝灭炎帝之子孙而有天下,非灭神农也。”共承高辛。注:共音恭,谓共工也。《国语》:“共工虞于湛乐,淫失其身,庶民弗助,祸乱并兴。”贾侍中云“共工,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王也。”《淮南·原道训》云:“共工与高辛氏争为帝。宗族残灭,继嗣绝祀。”高注:“共工以水行霸于伏袭、神农间者,非尧时共工也。”按共工当高阳、高辛嬗代之时。故《淮南书》或云一额顼争为帝,或云与高辛氏争为帝。所云额顼者。亦谓帝鼷顼高阳之后裔耳。高注谓在伏装、神农间,非也。张湛注《列子》云:“共工氏兴霸于伏羲、神农之间,其后苗裔,恃其强,与额顼争为帝,然则共工之后皆称共工矣?”《国语》尧命禹治水。共之从孙四岳佐之。贾逵曰:“共,共工也。”许摘共字训为共工,实本《国语》。云承商辛,承者,奉也,受也,讳其争帝之事。若言黄帝时有缙云氏,高辛时共工,夏禹时有大岳,周时有吕叔,此之谓世禄。大岳佐夏,吕叔作藩。注:佐者,左字俗字。汉碑多作佐,盖既用左为大,则造佐为左矣。《毛传》曰:“藩,屏也,草部同。屏者,蔽也。《国语》大子晋曰:“共之从孙四岳,佐伯禹,皇天嘉之,胙禹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胙四岳国,命为侯伯,赐姓日姜,氏曰有吕。韦注,以国为氏也。《左传》言大岳,亦言四岳。《外传》言四岳,亦言四伯,皆谓一人,非谓四人。《毛传》云:“尧之时,姜氏为四伯。掌四岳之祀,述诸侯之职。于周则有甫、有申、有齐、有许也。按大岳,姜姓,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取其地名与心吕义合也。吕侯历夏般之季而国微,故周武王封文叔于许,以为周藩屏。杜预《世族谱》云:许,姜姓,与齐同祖,尧国岳伯夷之后也。大子晋曰,申、吕虽衰,齐、许犹在,盖东迁之初,申、吕未灭,东迁牟平,齐、许称盛矣。此云吕叔谓文叔也。文叔者,出于吕,故谓之吕叔。俾侯于许,注:许,邑部作鄦,云炎帝大岳之嗣,甫侯所封。读若许,然则字当作鄦,为叔重氏姓,而此只作者,其字盖自诗、春秋已皆假许为之。汉时地理亦作许县,故仍而不改,不欲骇俗。此所谓本有其字,依声托事者。依托既久,不便更张。泛览古书,惟《史记、郑世家》仅存鄦字,盖司马所见载籍,或存古字也。

《地理志》:申在南阳宛县,王符《潜夫论》云:申城在南阳宛北序山之下。宛西三十里有吕。按汉宛县,今为河南南阳府城。汉许县,今在河南许州。州东三十里故许昌城。部下言甫侯所封,此云吕叔所侯者,甫即吕也,故诗言甫不言吕,《国语》言吕不言甫,《尚书》吕刑即甫刑,吕叔,甫侯皆谓文叔也,今《地理志》作大叔,周穆王时,吕侯是其胄也。世祚遗灵。注:祚古作胙,汉碑多作祚。许从之。世胙,犹世禄也。《周语》曰:胙四岳国,命为侯伯。许正用此胙字。灵之言令也,令,善也。古鼎彝铭以灵冬为令终。《郑笺毛诗》曰:”“灵,善也。”

十五、《新编百家姓》云:吕——受誉立国形成的姓:吕姓出自姜姓,系以国为氏,始祖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衣裔孙,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吕氏春秋》说他是额顼之师,《史记·五帝本纪》说帝舜任命他为“秩序”(掌宗庙礼义的官),后又辅佐禹治水有功,于虞、夏之际被封于吕,建立侯爵吕国,称吕侯,《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吕者,膂也,谓能为股肱心膂也。”膂:脊梁骨;股,大腿;肱,手臂。股肱,比喻辅佐的大臣。于此可见,“吕”不公是个地名,还有赞誉褒奖之义。吕国历夏、商,世有国土,至西周穆王时,吕侯人朝任司寇,周宣王时又称吕为“甫”,《诗经·大雅·嵩高》有“维岳降神,生甫及申”之句,其中的“甫”,指的就是吕侯。吕国在今河南南阳西,延续至春秋初期,于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所灭,唐宋时期的姓氏书,除《元和姓纂》注“吕”为“今南阳宛县西吕亭”外,《新唐书》、《通志》、《古今姓民书辨证》均说吕地为“蔡州新蔡”。据学者考证,周代确实还有一个吕国,在今河南新蔡,是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史称东吕,多秋初为宋国所并(一说被蔡国所并),其地后为蔡平侯所居。

见于文献最早的吕姓人物是吕尚。《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太公望吕尚者……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一说字子牙,因周文王得之渭滨,说“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号太公望,后以辅传周武王灭商功被封于齐,为齐国始祖。齐国第二代君是吕尚之子吕伋,以后世代相传至19世康公贷,于公元前391年被田和迁于海上,齐国正式由田氏专政。

南阳吕国、新蔡吕国于春秋初灭亡后,子孙均以国为氏,与齐国吕尚的后代共同形成吕姓的三大主流。此外,据《姓氏录源)《魏书·官氏志》等书载,春秋时晋国有吕锜、吕相,本魏氏所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复姓叱吕氏改为吕氏。建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后周,将三字姓俟吕陵改为吕氏,凡此种种,均为吕姓增加了新的属员。

吕姓播迁频繁,分布比较广泛,南阳吕国灭之后,部分遗民被迁至今湖北蕲春。新蔡吕国亡国后,遗民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齐国吕氏在康公失国前已散居韩、魏、齐、鲁之间(今河南、山东境)。刘康公7世孙吕氏,于秦昭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自齐奔秦,任柱国、少宰,封北平侯,其子孙主要在今陕西、甘肃境发展繁衍。两汉时期,吕氏还分布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的一些地方。东汉末年,西阳(今河南光山)人吕范,避乱移居寿春(今安徽寿县);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吕蒙移居今江苏。三国时,蜀汉有不韦(今云南保山县东北)人吕凯;魏有吕虔,为任城(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人,其后裔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西南)。南北朝时,今浙江、江苏的不少地方均有吕姓居民。唐代,吕氏的郡望主要有东平(今属山东)、京兆(今陕西西安)、冯珝(今陕西大荔)、河东等。张朝枪主编的《中华姓氏源流堂号考据》称,吕氏的堂号为“著存。”北宋初,吕氏有一支徒居福建,分布于泉、漳二州,后有部分移居广东。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县、总兵等官,有吕阿四、吕阿南兄弟自大陆移居台北。此后,闽、粤吕氏陆续有人渡海人台开垦。现在,吕姓是台湾第29大姓。为了进一步求发展,吕氏又有一些人远徙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战国末年有卫国濮阳(今属河南)人吕不韦,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后被任为秦相国,攻取周、赵、魏的土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曾命令门下宾客编著《吕氏春秋》。秦末有农民起义军将领吕臣。西汉有高祖皇后吕雉,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人,曾掌握政权16年。东汉末有名将吕布,为五原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三国时吴有名将吕蒙。西晋有文学家吕忱,音韵学家吕静。十六国时,氐族略阳(治今甘肃庄浪西南)人吕光,于386年建立后凉,历4王、17年。唐代有哲学家吕才,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还有唐肃宗时宰相吕諲。北宋时,吕姓名人济济,有宰相吕蒙正、吕端、吕夷简、吕公著,大臣吕大防、吕惠卿,学者吕大临;同时,还有一个值得提及的吕氏宗族文化现象,就是产生了《吕氏乡约》。这个“乡约”,系北宋吕大钧兄弟在家乡蓝田(今属陕西)所制订,规定同约人要“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后世颇有影响。南宋有诗人吕本中,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明代有画家吕纪,学者吕坤,戏曲理论家、作家吕天成。明、清之际有思想家吕留成。近现代有史学家吕思勉,建筑师吕彦直。于此可见,吕氏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活跃于香港、澳门的吕志和,拥有财富约11.7亿美元。被称为“香港贸易巨擘”的吕辛,拥有财富超过50亿港元。侨居菲律宾的华人吕希宗,拥有财富超过一亿美元。他们均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这说明在港、澳吕姓同胞及海外吕姓华人中,也有一些杰出的人才。

吕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40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分布较广、以山东、河南居多,这两省吕姓约占全国汉族吕姓人口的31%。

吕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除了上面提到的由叱吕氏和俟吕陵氏改成的吕氏外,还有出自汉代武都白马之后的略阳吕氏、系氐族;出自清代满洲人的吕氏;以及黎、彝、回、土、满、仫佬、蒙古、土家、朝鲜、台湾土著等民族中的吕氏。此外,台湾吕氏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曾被迫改用官川、宫本等日本姓,直至1945年台湾光复后,才恢复原来的吕姓。

吕相:复姓。《元和忍气吞声繤·八语》:“秦相吕不韦,本阳翟贾人,子孙因以氏焉。”《通志·二九·以官氏为氏》《氏族典·五九七》均同。《姓觿·六语》:《姓篡》:吕侯之后。”《姓考》:“魏宣子之后。”按所引《姓纂》文,与今本异。见上款。

上一篇:吕姓的原始祖是伯夷,还是伯益?

下一篇:没有了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