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孟氏家谱网 >> 孟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孟天任:同儿女谈人生

时间:2024/8/22 10:30:24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同儿女谈人生

孟天任

我已步入耄耋之年,有些话总想说给我的儿女们听。现在把我的人生回忆与感悟提出来同你们一起探讨领会。希望你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升华人格、进化心灵、忠于国家、不负家庭,做一个胸怀坦荡的人。

一、家庭主要人员

父亲孟铭德,字子敏,毕业于平遥励志中学。他善于交友、乐于助人,常为邻里乡亲办事解困,当过学校学董,在张兰享有一定名气,人们称他子敏先生。他酷爱晋剧音乐,吹拉弹唱转一圈,可谓民间艺人。每年秋收冬闲季节,票

友们集中我家演唱排练。经常在周边邻村参加婚庆,生日寿辰等活动。他们买了戏箱,化妆打扮,登台表演,很受欢迎。人们称他孟师傅,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父亲心胸开阔,与人为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甚至是逆境他总能沉着应对,敢于担当,免去了我们做儿女的许多忧虑。

一九八九年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五岁。

母亲曹吉仙沙堡村人氏,她淑德贤惠,恪守妇道,疼爱儿女,含辛茹苦。曾记得我五岁时得了一场大病,拖延一年之久,若无妈妈的细心呵护,我的小命早归西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母亲不幸得了痨病,三十九岁就撒手我们而去。母亲入殓时我哭着喊着要往棺材里爬,这对于一个八岁就失去母爱的我来说,分明是一种撞击心灵的痛苦,现在回忆起来,仍然痛定思痛!

长兄孟天放只读过几年小学,十五岁就上北京一家颜料行当当了小伙计,解放后在太原市纺织厂公司工作。他忠厚善良,克勤克俭,宁苦自己,不负家人。他饱经风霜,积劳成疾,我们的好大哥五十八岁就告别人寰。

大嫂胡月英,十六岁和大哥结婚后就同我朝夕相处,他关顾我的衣食起居,可谓老嫂比母。身患癌症,医治无效,七十二岁逝世。寿终之后,我给他做了一个牌楼,上书:”大嫂情深铭弟心;三弟义真报嫂恩。”

二哥孟天纵,十五岁在北京一家碱店学生意,结婚后在家乡务农。

辛苦一辈子,终年七十九岁。

二嫂李玲丽,八十六岁高龄,在儿女们的孝顺呵护下颐养天年。姐姐孟绍卿,太原市服装厂退休工人,现年八十八岁,过着清静闲暇的生活。她同她娘家晚辈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我二哥去世后,侄子们也没有告诉她。亲同手足的弟弟临终见不上一面,这难道不是个遗憾吗?姐夫马履吉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姐姐能有这样一位夫君,真是修来的福分,他古稀之年与世长辞。

二、家业兴衰概略

听父亲讲我们祖上家境贫寒,曾祖父为了求生存、兴家业,走上了经商之路。起初当伙计,之后跑外办货,东家见他精明能干,忠实可靠,便提升他当了掌柜的,后来有了自己的股份。祖父孟培荣继承父业,他以公平、诚信、开拓、敬业的经商理念活跃在生意场上。经商赚了钱,就在张兰老家置房买地,又建起了酿酒、做醋的小作坊,家世也随之兴旺发达起来,成为上户人家。

父亲和伯父孟铭志分家各执其业后,以耕种土地为生,家境可观。可是自从日寇侵入我国土,直至解放前夕,连年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我们家同广大平民百姓一样,元气大伤,苦不堪言。当时,我本想进县城上中学,可家庭已经承担不起了。

三、四十载教学生涯

家乡解放后,我考入介休师范,享受国家公费待遇,三年修业期满,于一九五三年一月份分配到平遥城内二小学任教。相继又在杜村、梁赵小学和达蒲中学任教导主任。在平遥工作了十四年。一九六七年调回介休北辛武学校,又工作了二十七年,一九九四年退休。

在教书育人的四十载,我积极进取,不懈努力。从小学到中学,从教师到领导。一九五八年被评为平遥县文教系统出席山西省的劳模。在介休工作期间,曾获得出席市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工会干部和山西模范宣传员等荣誉称号。从八十年代开始,连续三届为出席介休市人民代表。经过长期考验,终于于一九七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我不是表功,更不是显摆自己,荣誉对我来说是四十年工作的见证与肯定。而荣誉的获得则是一种原动力的推动,这个原动力就是党的培养、祖国的重视、人民的希望。

四、同甘共苦度人生

一九五八年三月十四日是我和冯孝瑄的结婚纪念日,至今已五十六个年头了,可谓翡翠婚,但愿健健康康度过钻石婚。

孩子们,我同你们的妈妈是悄然结婚的,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哪里还能讲什么礼仪排场。婚后第二天我们就各赴其工作岗位。当时你妈妈在阳泉第一钢铁厂工作,六二年压缩返乡后,我们便开始走上了风雨同舟,艰苦创业的人生历程。

1、飘泊不定的迁居生活

六二年回到张兰,住无定所,只好住在伯父的一间角楼上,单门独间,到了严冬,室内冷得伸不出手,加之口粮定量,深深感受到饥寒交迫的滋味。眼看孩子面临降生,无奈之下便迁到下梁岳父家,赁了王长玉大伯的一间窑洞,老大就在这里诞生。多亏岳父母的关心照顾,才有我妻子和儿子的平安健康。二老的恩德我永生不忘。

在这里我专为岳父母多叙两笔。岳母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是冯家的有功之人。她受了不少罪,没享一天福。她积劳成疾,医治无效。我的岳母张邦音大人五十岁病故于一眼黑窑洞里。

回忆当时情景,真叫人纠心裂肺,苦涩难消!

六三年从下梁迁到平遥东达蒲村,赁赵戴荣大伯的一间东屋安了身。经过一段相处,主客变为至交。他不但不收我的房钱,还让我们住上正房,亲如一家。这份仁义之心,终身难忘。后来达蒲中学迁到李家堡,我的家眷也随之前往,在学校的一间窑洞里住了下来。二飞就在这里诞生。屋檐下挂着一口大钟,是为学生作息发号施令的。二飞伴随这钟声度过了婴儿期。

一个低工资的人养活全家四口很困难,只得回老家参加农业生产挣工分,分口粮。六四年七月份借用一辆平车,上面放一支单人床,床下坐两个孩子,床上放衣物等全部家当。我拉老婆推,行程三十里,从达蒲回到张兰,仍然栖身于角楼上。无奈之下,便把我家大厅旁的东耳房打了隔墙,上了门窗,修了大炕,总算有个安家之处了。三星就在这里降生。谁知文革期间,大队非法把我家大厅连同我的住房拆掉,有冤难申,真是苦不堪言!粉碎四人帮之后,我提起申诉,才得以平反。

邻居黄玉香有间闲房,是她丈夫悬梁自尽的地方。我和妻子认为心正驱邪,于是便住了下来。房东女主人同我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居住了五年。

为了能够照顾好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九七一年全家人迁移到北辛武村安家落户。这里是我们一家人的第二故乡,是俊玲的出生地。六队指导员苗德元主动接受了我们一家,而且十分关心照顾。我和老伴不断去探望他,因为他是我们家的恩人。

我们在北辛武居住期间,不幸遇到两家房主薄情寡义,行事苛责,逼我三迁。后来在赵永亮家的一块地上盖了一间简易土坯房子。没过两年,老鼠就在墙棱上跑来跑去。尽管如此,也比看房东的眼色好多了。

八五年村委给村民批建房宅基地,优先照顾教师,批给我一块好地段。当时我只有卖了猪的三百块钱,求得亲友的救助,就这样便破土动土了。赁了砖窑,雇人打砖坯,我和林林拉土供水。焦化厂厂长宋来保无偿供给我烧砖用煤。记得有一天大雨即将来临,焦化厂的工人急忙赶来,帮我把砖坯盖好。这种义气之举深深的感动着我。天无绝人之路,一窑砖烧成了,村干部帮我解决了木料,乡亲们帮我无偿搞运输、打雨棚、上窑土.,就这样四眼窑洞终于建成了。住房心切,用透明塑料遮了窗户,一家六口就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里,满心喜悦,难以言表。在这里,我发自内心感谢北辛武的干部和乡亲们!他们的情谊我没齿不忘!

2、劳苦功高的贤内助

我孟天任能有今天,我们这个家能有今天,离不开我的贤内助,孩子们的好妈妈——冯老太,他是我们家的大功臣。

(1)农田劳动是能手

妻子和孩子们都是张兰七队的社员,我工资不高,尽管每月向队里投资,到头来还是一个欠款户。老婆为了能顺顺当当领到口粮,总是拼死拼活。出满勤。又是安排孩子们睡了觉,门上一把锁,还要参加夜间苦战。指导员张映玺(不好惹的二丑)对大家说:“像冯孝瑞这样的好社员,我们不能亏待她”。队里发菜发煤,自己往家里背,往家里挑。礼拜日和我抬上大粪往自家地里送。七八年如一日辛辛苦苦,我应当向她深深地鞠一躬!

到了北辛武,她一如既往,汗滴禾下土,辛苦在农田。她挽起裤腿,赤着脚拢沟渠种小麦。人们笑着夸她说:“嫂子家真是种地的行家,只怕孟老师也没有这两下子”!队里的干部出于关心与同情,从来没有扣发过我家口粮,还帮助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孩子们,你们应当牢记是北辛武这块热土养育你们成长。

(2)操劳家务不怕苦

家务样样难不住我们老冯,针线活更是她的“拿手”。一家六口人,每年做十几双鞋,装包纳底,缝补衣服,拆洗被褥都离不开她的双手。做家务活是利用生产劳动的间隙或晚上。我每天下了晚自习回到家里,

见她总是忙碌于灯下,她抬头看我一眼说:“你先休息吧,我再做一会儿。”见此情景,我只能苦涩地向她笑一笑,也算是一种安慰吧!这样沉重的负担,一般家妇是承受不了的,而她却用无私的爱心温暖了全家人。

(3)心甘情愿当校工

八十年代,我们全家转为市民户口,四个孩子都在学校念书,没有了土地,加大了生活压力。老伴主动提出打临时工,于是便在北辛武学校当了幼儿教师,后来又在乡办中学当了校工,做饭,打钟,每月工资30元。她既要做好学校的工作,又要顾及四个孩子,真是太辛苦她了。她偶尔脱口说出“好累”二字。但毫无一丝“埋怨”之意。她还要喂猪,拾柴。我的老婆好像也天生下来就是一个靠力气获得报酬的人。只要是为了孩子和家庭,再大的付出也心甘情愿。

(4)宽厚仁慈待亲友

大度包容,忠厚随和是她处世为人的底线。之前,父亲没有和我们一起生活过,后来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我就接他到北辛武同我们一起居住。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她对老人伺候的很周到。她对我说:“我虽然没有花过老爷子的一分钱,也没挂过一丝线,但因为我是你的妻子,是他的儿媳,命该如此吃这份苦,受这份罪。不然,有违人伦,天理难容!”她的话实属感人肺腑。

她和我的姐姐,两个嫂子,十几个小侄和睦相处,从未勾心斗角。她热心为亲人效力,大嫂得病输液期间,她每天到医院护理,领回自己家吃饭,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病情恶化,住院治疗,护理人员和探望病人的亲友都上我家用餐。她不嫌累,不言苦。这种乐于为他人排忧解难的奉献精神,牵动着我和亲友们的心。

3.倾心尽力为儿女

养育儿女是父母的天职,所以无论吃什么苦,受什么罪都应当倾心尽力去担当。六十年代我在平遥达蒲中学任教,每逢周六步行三十里回张兰。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挑水,爬20多级台阶,直至大瓮小缸都灌满水,够家人一周饮用,才算了结。另外还要帮老婆拾柴,磨面,干自留地里农活。周日返回学校。后来调到北辛武仍然步行回家。七十年代初才买了一辆自行车。在北盐场工作期间,隔三差五渡过汾河割猪草,老伴每年喂一头肥猪,到腊月卖猪得钱过大年。

我在北辛武联校担任业教期间,乡政府有我的办公室。我不但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经常给乡里写一些总结汇报之类的材料。为了工作,不惜牺牲个人休息,这是我的性格。我用自己辛勤的付出取得领导的支持与关心。

二飞初中毕业后就在草市巷小学当了校工。我每逢去看他,总觉得不是滋味!八三年征兵,当时我是乡里征兵领导组成员,于是给他报了名。乡长袁盛万对武装部长杨尔瑞说:“孟老师的二儿子当校工出于无奈,够可谅的,如符合条件,就优先照顾。他是市民,兴许退伍后能安排了工作。”果然如愿以偿,服役期满后被分配到介休机务段。三星也是北辛

武的指标当了兵。退伍后,我找了民政局长赵学民(原北辛武公社书记),在他的帮助下,分配到山印。俊玲是通过劳动局分配到兴义焦化厂,然后调回介休市服装厂。唯独老大因受先天性白内障影响,错过了厂矿招工的机会。

自从老大父子两在太原做白内障手术后,林林的视力大有好转,可二毛还是个问题,所以必须引起家人的特别重视!

房子修好啦,随之而来的就是三个儿子的结婚问题,心里的确犯愁!瞌睡眼里过,事情总得努力去办。我首先进城找木材公司的经理杨逢川(原北辛武公社副书记),他十分了解我的困难,顺手提笔给我批了三方木料,并让工人用电锯解成板材。接着请木匠割制了两套组合柜和茶几,圆桌,写字台等等。后来又跑孝义找表弟,廉价买回钢管和角铁,求朋友赵德柱焊了两支床子。把乡里,学校发给我的床单,被套,毛毯等保存起来,给儿子结婚用。儿子订了婚,花钱的道道就更多了,铺盖就是12付。我没有积蓄,只好东挪西借,求助于亲友。公社书记许光亮,学生孟三平帮我贷了一部分款,孩子们也拿出了一部分。车到山前必有路,三个孩子都相继结了婚。我们做父母的看到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一个家,打心眼里高兴,瞑目无憾!

五、人生感悟

回忆坎坷人生,对我感触之大,启迪之深的有以下几点,望儿女家人深刻理解其内涵,并努力践行!

1、树德行善,坦荡做人。

上不愧天,下不作地,周边不负邻里乡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打造一个精彩人生。

2、立志,强身,读书,学艺是安身立命之本。

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3、忠孝是本,孝当先。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刻骨的,倾心尽力的。我们应当明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道理,要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敬奉自己的孝心。孝之道在于敬,孝之道在于顺,孝之道在于平安。常回家看看是最好的孝顺,因为爱也有保质期,真正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那就悔之无及了!作为父母应做出表率,用“仁义礼智信”中华之美德感化我们的晚辈,通过身教,言教,家教,把忠孝好家风传承下去。

4、仁善是源,和为贵。

家和首先是鸾凤和鸣,夫妻和顺,这是基础。再者就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婆媳,妯娌之间的和顺。各成员之间要相互包容谅解,相互支持尊重,不勾心斗角,不背后谗言,化解矛盾,顾全大局,构建一个充满情义的和睦家庭。谨记“家和万事兴”这句格言。对邻里乡亲要相诚相待,能帮则帮,相得益彰。不可自以为是,过河拆桥,要以仁善之心获得好报。

5、真爱常在,代代传。

孙子,外甥都是我们血脉相传的亲骨肉,无论从物质上,精神上我们做老人的都应当尽力而为去帮助,不图回报,只愿把我们的爱心倾注于他们,就心满意足了。我们俩老人祈盼他们做一个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的新一代。

6、儆戒邪念,防腐蚀。

我们不是置身于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世界人海之中。要保持一生清白,必须时刻警示自己,防止那些邪恶卑劣的东西(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等)侵蚀自己的肌体,腐蚀自己的灵魂。一旦染上便会使人意志消沉,不顾羞耻,甚至堕落到败德辱行,似人非人的地步。如果沾染上了,应听我一句劝告:“浪子回头金不换”,即:“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六、对儿女的几点要求

1、关心照顾好你们的妈妈。

她身患颈椎腰椎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出汗),尤其是耳聋耳鸣,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常为此而烦恼,甚至发牢骚。我们大家都得有耐心,不能嫌弃她,不能伤害她的自尊心,让她愉快度过每一天。她是我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好妻子,如果我走在她前面,你们更需竭尽所能去关心她,这是我的首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

2、珍惜手足之情。你们兄妹要互相关爱,有了困难要伸出援手,排除干扰。求同存异,千万不能斤斤计较。我放心不下的是老大,他老来只有点国家给的养老金;望二飞,俊玲到特殊时刻和一定程度上能帮则帮。

3、弃陋习,树新风,文明从俭办丧事。我们老两口寿终之后一定要将我们的遗体火化,要从俭,不浪费。将骨灰盒安放于我两个兄长的墓旁。牌位放北辛武老院学坚家。清明节往坟上添锹土,留个念想。

孩子们,我没有多大能耐本事,只是一生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行不愧影,寝不愧衾。虽未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也没有落下骂名,扪心自问,坦坦然然。即使明天撒手人间,也心安理得。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