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卢氏家谱网 >> 卢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站集和火神台卢楼两支卢氏百年之误解

时间:2024/8/26 9:29:00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站集和火神台卢楼两支卢氏百年之误解

——卢应期卢应亮迁居站集之辨析

编者按:这是个历经百年而又难以回避的沉重的话题。文中所列证据虽是双方旧谱所载,又有正史佐证,且全文也不敢有一句过激语言,哪怕一字一词也力求温柔,但又唯恐说服不了两支卢氏。无耐,我们请教了不少专家学者和一些知名人士,一致认为对旧谱误载的资料予以校正才是上敬先祖,下不贻误子孙后代,鼓励我们把此文发出去。同时也希望火神台卢楼卢氏能找出更有力的证据继续予以探讨,但愿如此吧。

起因与史料记载

天下卢氏一家亲,虞城站集和睢阳区火神台卢楼历史上同归属商丘县。两支卢氏历史上交往频繁,亲密无间,却因双方旧谱对两个古代人物的误载而造成了百年之误解。据睢阳区火神台卢楼卢氏2013年五修《归德(商丘)卢氏族谱》(以下简称该谱)中有关卢应期、卢应亮迁居站集世系表和历次序文不一致相互矛盾之记载,我们仔细查阅了该谱和有关正史,进行了全面科学严谨的探讨与核实,并咨询了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卢应期及后代居住地:该谱第67、68、69页坟茔图清清楚楚的标示着卢应期和三个儿子犹龙、化龙和现龙及其后代的坟茔位置在火神台卢楼西二十步许卢林内,并标有“老坟西三门坟地共十亩,亦不许当于外姓”文字。该谱第96页和《商丘(归德)卢氏汇谱》第230和231页卢应期世系表也清清楚楚的记载着卢应期及其后代分别居住在今睢阳区火神台卢楼、路河镇卢庄、坞墙镇大卢庄、古城和虞城县郑集乡卢楼等村庄。

关于卢应亮居住地:该谱第35页和《商丘(归德)卢氏汇谱》第485页载:“牛王堌西北卢家楼(今虞城县郑集乡卢楼)……,壬辰科武探花,仕终永州府副将(卢)应亮,始迁居此”。《虞城县志》(1991年版596页)载:“卢应亮,嘉靖年间武探花,山西北楼口参将”(明代参将无品级,无定员,位次于总兵、副总兵。清代参将为正三品)。《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八载: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丁丑,山西参将卢应亮等5人奉诏各率亲兵赴川贵平叛土司之乱。《续修四库全书》(第469册63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载:在川贵播州、奢安平叛土司之乱中“卢应亮以一参将调之从任,惧而自刃其腹,流肠而死”。颜丙震(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明史和西南民族史研究)在2018年8月安康学院学报第4期《明后期的西南卫所与士兵征调》一文中,对此也有详细记载。说明卢应亮以身殉职于川贵平叛中。

以上史料记载足以判定,卢应期、卢应亮及其后代均未在站集居住过,二人迁居站集属误载。那么是谁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对此事误载了呢?

误载者卢桐田和卢世藻

卢桐田(1849.1.10——1888.9.27),文学公,邑(商丘县)庠生赠广生员,虞城县刘店乡卢营人,后随父迁居张楼。站集卢氏首修《卢氏家谱》督理(即主编)卢研之曾孙,站集卢氏始迁祖卢正之14世孙,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站集卢氏四修家谱主编。

卢世藻,邑庠生,虞城县郑集乡卢楼人,郑集乡卢楼卢氏始迁祖卢晴之18世孙。火神台(郑集)卢楼卢氏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修家谱编辑兼监印(即主编)。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站集卢氏四修家谱时,年仅36岁的卢桐田,凭借其当时风华正茂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及曾祖父卢研的荣誉自豪感,担任主编。当其看到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有关卢应期、卢应麟(亮)、卢应举三个卢氏历史名人的记载后遂将此载入了站集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修家谱首卷,并写道:“吾族世居商丘,自五世命名,南北二门皆以应字起派名。初之世列显官登贤书者惟武尤为胜。应期公武状元,应麟(亮)公武探花,应举公武孝廉,其官爵科名悉载商丘县志。但世系无考,支续难稽,故缺之。应期公明  科武状元  特授陕西游击;应麟(亮)公明  科武探花  特授  参将;应举公明  科武举。”(注:就是这一段混乱不堪,错误百出的记载,为两支卢氏近百年的误解和长期争议,埋下了祸根)。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一,站集卢氏现存的清同治七年(1868年)三修《卢氏家谱》和睢阳区火神台卢楼卢氏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一修和清同治元年(1862年)二修《归德卢氏家谱》均无卢应期、卢应亮迁居站集之任何记载。第二,卢桐田把卢应期科武举职务误载为武状元特授陕西游击,卢应亮武探花职务误载于卢应麟。又误认为卢应期、卢应亮是站集卢氏并与站集卢氏卢应举并列记载为三人均“世系无考,支续难稽,故缺之”。又在格式上把“明”和“科”二字隔离开,让后人难以阅读,不明其意。这样的记载谬误百出,不能自圆其说。此时,火神台卢楼卢氏还不知道站集卢氏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家谱中的上述记载。所以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站集和火神台卢楼两支卢氏没有发生任何争议。

然而,到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火神台卢楼卢氏三修家谱,站集卢氏六修家谱,两支卢氏代表齐聚火神台卢楼签议家谱石印事宜。站集卢氏代表卢心广(卢阁人,时年56岁)、卢心爽(卢营人,时年51岁)和卢圣宽(站集西北街人,时年27岁)三人参加了签议会议(注:火神台卢楼保存有签议名单)。卢圣宽带去了站集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修《卢氏家谱》。石印期间,卢世藻首次见到了站集四修《卢氏家谱》中上述关于卢应期、卢应亮、卢应举三人的记载,在没有仔细研究自己家谱中卢应期世系和卢应亮迁居牛王堌西北卢家楼(郑集乡卢楼)记载的情况下,遂误认为卢应期、卢应亮迁居石榴堌站集,进而误认为站集卢氏是其分支,并将此首次误载入其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修《商丘卢氏家谱》第八篇序文并在卢应期、卢应亮名字旁边标注。火神台卢楼卢氏在此后的1986年四修和2013年五修家谱及2015年首修《商丘(归德)卢氏汇谱》中继续误载。这就是有史料记载的卢应期、卢应亮迁居站集误载的真象。从此,每次修谱两支卢氏争议不休,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

不良后果及启示

从民国十八年(1929年)起,睢阳区火神台卢楼卢氏就认为站集卢氏是他们的分支,并载入其家谱。站集卢氏当时就对此记载表示了强烈不满。1962年12月2日,火神台卢楼卢氏在郑集乡卢楼召开修谱会议,以站集卢氏是其分支为由邀请站集卢氏30余人参加(注:火神台卢楼卢氏现存会议参加人员名单),据当事人卢圣良、卢广贤等人回忆,不欢而散。1986年春,在郑集乡卢楼再次召开修谱会议,火神台卢楼卢氏再次以其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修家谱记载为依据,称站集卢氏是其分支,站集卢氏族长卢齐保当场严辞否认,愤然退场。2013年火神台卢楼卢氏五修家谱时,把从背面拍照的站集卢氏始迁祖卢正之坟、碑用文字标注为“探花坟”,误认为卢应亮是站集卢氏之始迁祖,又把“卢祠堂村”误改为“卢庄”,清嘉庆五年重建祠堂碑标注为“明代石碑”等照片附印在其家谱上,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不良影响,并在2015年10月五修家谱再版本时仍坚持卢应期、卢应亮迁居站集的记载。同时在2015年首修《商丘(归德)卢氏汇谱》期间,火神台卢楼卢氏多次试图索要站集清光绪十一年家谱,从中查寻卢应期和卢应亮的后裔。总之,在近百年的两支卢氏修谱中,双方各执其词,争议不休。编纂《商丘(归德)卢氏汇谱》期间争议更是达到了激烈程度,造成了两支卢氏长期不和。这是一起由卢桐田于134年前盲目搞名人效应,误载入谱所引起,卢世藻90年前误解又误载其民国十八年(1929年)三修家谱,所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修谱事件。因此而引发的两支卢氏长期争议,是当事人想象不到的。如果不是在编纂《商丘(归德)卢氏汇谱》期间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来加以探讨佐证,恐怕两支卢氏的争议将永远进行下去。由卢桐田和卢世藻无意之中种下的苦果将永远由两支卢氏世世代代吞咽。虽然我们无权责怪133年前的卢桐田和90年前的卢世藻,但如果在天有灵,黄泉下有知,卢桐田和卢世藻定会后悔不已,而卢应期、卢应亮也会耻笑我们。

几点启示:一、家谱是人人关心的历史资料,非常敏感。因此要求修谱人员尤其是主编一定要遵循修谱的基本准则:即真之信之,把事实的资料传下去;讹之改之,把前人记错的资料改过来;缺之空之,家谱空缺的资料不要随意补上;疑之存之,有怀疑有争议的资料,不要随意定论。二、不要盲目寻找名人(特别是历史名人),傍名人,甚至造假名人(单纯追求名人效应历来是姓氏修谱的一大通病)。三、对待争议各方应本着团结顾大局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重证据,以理服人,决不能痴假梦真,强加于人,更不能胡搅蛮缠,伤害对方。一时无法定论的,应各种争议共存。四、宋代以后家谱由民间所修,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资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因此家谱所记载的资料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更不可捕风捉影,用推演的方法追根问底。

虞城县站集、睢阳区火神台卢楼和虞城县郑集乡卢楼、虞城县张集镇卢庙三支卢氏同属范阳一脉,三支卢氏的始迁祖是我们的共同先祖,三支卢氏是一家人。愿借《商丘(归德)卢氏汇谱》编纂出版之际,面对现实,结束争议,加强团结,增进友谊,面向未来,这才是我们的初衷。同时也恳请各位卢氏贤达对上述之探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卢照亮、卢广修、卢渊知、卢渊凌、卢彦坡

2019年3月31日        

注:卢应期系卢青之八世孙,卢应亮系卢晴之八世孙。卢青与卢晴系堂兄弟。据《明朝档案总汇》(第62卷11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载:卢青之父卢寿,直隶扬州府江都县人。卢青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钦授百户,当月调任陈州卫(淮阳县)中所百户,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病故。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卢青之子卢遇春世袭归德卫(今商丘)右所百户,从此卢青之后代在商丘扎根安家,卢青成为火神台卢楼卢氏始迁祖。卢晴也应是这个时期迁居虞城县郑集乡卢楼安家立业的,并成为此地卢氏的始迁祖,历史上他们是一个家谱。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