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巢氏家谱网 >> 巢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愿巢氏历史传承文化,族谱薪火相传

时间:2024/12/17 17:28:15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愿巢氏历史传承文化,族谱薪火相传

首先我以万分喜悦的心情欢迎亲人们的到来!

亲人们早上好!

今年是2020年的庚子年,在全民全军防控新冠肺炎及防汛救灾的非常之年,共克时艰一切向好的大好形势下,迎来了家亲们的盛会,在此特别感谢苏亲巢志强、巢伯新会长及各方会长慷慨解囊、亲力亲为无私奉献之所事事!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今天的浔城美如画卷,景色宜人,山呼水啸,似乎唱着划时代的凯歌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大家汇聚在一起为的是众所关心的,向往已久、梦寐以求的事事而来!今年“八一”建军节那天,在巢伯新会长主持下,部分族人聚集九江市为年会开了个预备会。

在此,我只谈谈统修家谱之事。为什么16年来,我一直一如既往地、执着地坚持要统修呢?

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家谱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世系人文、文明传承之基石,国史、方志可因时政好恶或存谬误,家谱系血脉传承的根系;是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容不得半点虚假!

族谱并非我国独有,日本、朝鲜、韩国等编修族谱极为普遍。

家谱,是维系我国宗族传承文化的圣物。敦本源、明世系、序昭穆、联族谊、厚风俗、系人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强大的民族疑聚力,同化力,认同感。它强烈地吸引着海内外族人寻根问祖,报效祖国。

一个忘祖的人,还侈谈什么热爱民族、热爱祖国呢?统修族谱犹如国家编史、地方编志,其意义十分重大及深远。

家谱,在中华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以结绳刻石为记、口口相传,形成于两汉、三国,盛行于晋隋唐宋。廿世纪六十年代中破旧立新、被视为封建文化而禁毁,八十年代末就悄然兴起,廿世纪末编修家谱蔚然成风!

在国泰民安,人心思定,人心思亲的今天,本一脉相传,却相见不相认,犹如陌生人。伦理辈次杳无,各方风情难明,族史世系失传。

为此,2004年初,我与巢理庭公发起大统修,屡次向全国各地发信件,一次是400多封。当年任上海市青浦区委书记巢卫林、上海辞书出版社主编巢峰、湖南籍名画家巢蔚翁、上海名画家巢伟民、万载籍外交部任职的巢小良、台湾巢庆成、竟成、青海巢恩铭、守泰等各方面显贵贤达,凡是有点线索的都书信于彼,有的再加电话联系……部分人有反响。巢卫林正在任、难抽身参加;巢峰在大革命时期,便于地下工作改姓巢,对我们发起统修表示支持;巢伟民当年忙于办理迁往加拿大出国手续无心过问,更无空隙联系苏亲。他说,常州图书馆藏有《巢氏宗谱》,他准备复印带出。

我们历经2年多的联络,才迎来了2006年两次统修会议的召开。这都是我

自发、自愿、自费,夜以继日……为的是交一份比较满意的传承文化、即巢氏宗谱予巢氏后代人。

别愚缘木有巢氏,舜帝知能首为封。

先辈芳踪迁四海,吾昆统修求大同。

至今,我族具有历史文献记载的,见于我懿、僖支系《巢氏宗谱》,北宋时期99世伯祖勋、字子馀,有谱传世(今已失传);105世叔祖宏遴撰《彭城郡巢氏总序》,《源流记》载:同治乙丑1865年,我村掘见宋朝时期巢氏石谱。

为了传承,可见先祖何等用心,一直传承至今。

懿、僖支系,在太平岁月,几乎是二十年重修一次,近代更是如此。至1989年概略统计已有二十二届编修。由于战乱兵灾,世远年淹。1966年之后的文革期间,我族历届家谱同其它姓氏一样,焚毁殆尽。有的冒生命之危,也难保存片张谱牒。我们懿、僖支系1989年族谱重修,全倚仗望仙亲人冒生命之危、幸存康熙乙酉、光绪乙酉老谱世系本,参看茂林坂谱首残缺本,再加长者的记忆,寻查墓碑记载告成。

2007年重修是以上届谱牒为模本,参进了湖口乾隆三十七、公元1772年老谱中的少许内容,新增各村宗祠照片,巢姓分布地图等。加上近年生殁死葬抄录成谱。

我拜读了2007年前、所收集各支系巢氏族谱:江苏江阴利港敬诚堂1430一1920年九修巢氏宗谱短篇;安徽宿松清道光18年、1838年承修至1991年重修,再至2007年增修本;1944年江西宜丰敦睦堂五盐巢氏八修族谱;江西万载北门风来堂1729至1994年七修宗谱;江西修水彭城堂1731年至1993年10修族谱;湖南湘阴彭城堂1822年至1947年五修宗谱,再至2006年六修族谱资料;广东佛岗福龙村巢积贵1949年仿旧谱手抄本;巢志辉送广东从化良口镇合群村《巢氏族谱》手抄本;巢镜森送从化《巢氏宗谱》巢洁洲手抄本;2006年佛岗黄花《彭诚巢氏族谱》装订文稿;2006年《禄步巢氏族谱》文稿。

总之以上我拜读的2007年之前数十本谱牒及谱稿,概无远古源流世系。只是将巢氏名人断续载入史册。有的始迁祖都有待考究;有的自始迁祖之后,断层10余世正在考究;有的断层3一4世……

唯独我们族谱比较详尽,是唯一的北宋年代105世先祖宏遴编撰的,载公元前2225年、帝舜时期的巢侯为第一世祖,直至北宋106世,世世载入,未断层间世。使后人知本清源,明世系昭穆。为我族后裔难得的一部珍秘文献!

之前,珍本从未外传,指望全国统修,我们费尽心思奉献予大家庭,为五洲四海的亲人寻根问祖提供依据。但是,其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例,巢元芳列汉朝巢堪之前。巢元芳实为隋大医博士,著有《诸病源候论》。有的生辰年庚与后生不符,可能是多次重梓再编差错、有待共考。

2006年,集资难、难统资。我向全族呼救时,2007年,经广东增城巢炳基引荐,我与巢国权联系,国权老先生满口应承与我们联合成就大族谱。当时,真可谓巢氏传承文化的大救星,由我陪伴合作10年,及各支系帮忙,成就了由巢国权一人主编的2016年5月21日在江苏江阴颁发的《中华巢氏大族谱》。

颁谱的那天,我向全国族亲(包括巢国权老先生在内)散发了我写的《庆典谈谈成谱的历程》一文,共计发放400份。求得众亲对族谱的真正认识!巢国

权先生既费神、费时、又耗资,开天辟地第一回,功高盖世、万代传颂。凡是有贬于他老先生的,我内心实在不舒畅。但是,族谱中确实存在很多误点,美中确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此,作为族谱的发起人我,为对得起先人、世人、后人,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置之不理吗?也就是我的责任心及担当感,迫使我必须站起来说话:我们的初心未了!未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大统修。还有很多人未载入谱册,特别是江苏支系当年未联系上,全族未统派辈。有很多支系不明白始迁祖从何而来?有很多误点、疑点!如,立“真公为谷公之子”,与史记及真公支脉各方原始老族谱中的记载纯属子虚乌有!

特别要讲的是今年7月4日,安徽六安市巢德弟夫妻俩携女儿带着他们2013年主编的《巢氏宗谱》,冒着倾盆大雨前来寻根问祖。由此可见统修势在必行!

统修族谱,是全族人的大盛事大喜事。更是一件有益于巢氏子孙后代的惠民实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的先人由于多种原因,或战乱导致民不聊生,为了谋生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四处奔波、远走他方……今天,我们这代人正处在发展中的新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许多人为了谋生、谋发展,从祖先自古以来的家族集居地迁往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变迁时期,有的还迁徙国外。迁出之后,后人可能就没有姓氏历史传承文化观念了,即使有心也难以促成编辑家谱了。往后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各自漂浮……

今天,大家看到了我举步维艰,挚着地坚持16年,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2006年巢氏大统修组委员会巢理庭、巢志鸿、巢中国、巢金培、巢浩、巢遵仁、巢遵铭、巢丰胜、巢如忠、巢其生、巢思民、巢桃生、巢文光、巢亚洲、巢炳芬、巢继生、巢天垂、巢振炳、巢家和、巢家礼等所有人(前面是四省推荐的统修组委会成员,遗憾的是那年江苏难联系上)的初心而矣!为了实现实际的、真正意义上的大统修!

多少年来,我从未想到为自己,沽名钓誉更不值得!更没意思!

我们懿、僖支系祖谱来龙去脉、承先启后一清二楚。心想:将我们的珍秘文献奉献于大家共享共参。

老伴、儿女及孙辈们看到我这样执着追求,都极力阻止、反对我为统修族谱而操劳。但是,只要大家通过这次会议对前所未有的统修总谱头达成共识,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同协作、人人忠实而为之。我愿在有生之年拖着残体帮衬其中。先与大家交流,以便族亲共同商讨作下一步的统修筹划。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愿亲人们舍小家,顾全大家。我们全国不到六万人口的小姓家族一定要争这口气,决不能弱于大姓家族!

为了大家庭的事事,尤其是统修这一目标,通过十多年与众亲的交流,发现一些负面影响的,借此机会我不以任何资历及身份,仅以大家庭中的一员之身份,奉劝亲人们凡事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不应该在家族群里相互贬低。即使有些人发出不和谐的言论,这是不明智的选择,是大家庭不允许的,是众亲难于容忍的。承受负面言论方,应该理性的,善意的化解。这是应取的高风亮节!

总之,统修族谱既是了结先人的遗愿,也是人心所向的夙愿。愿大家以理庭公及国权老先生的精神为榜样,在宗亲总会长、副会长及各方会长的引领下,与其他姓氏一样,广发动、大宣传,统一筹划,统集资金,集热心于公益事业及奉献精神的巢氏文化精英,收集、并带上各自原始古老族谱及现在的宗谱,聚齐一堂,或在巢国权主编的《中华巢氏大族谱》基础上,求真务实,深发掘、广考究,为大多数巢氏支系寻根问祖、追根溯源狠下功夫,尽量做到无缝对接世系传承。定稿时,必须求得大家共同认可,才能称得上是统修的《中华巢氏大族谱》特殊情况除外。任何个人、独自为之绝对成就不了大族谱!

亲人们,顾全大局,克己奉公直至圆满完善大家梦寐以求的统修族谱而后快!

始祖巢父美名远,历代贤良史流芳。

族谱统修明睿继,源长久远永其昌。

最后,借此机会向为大家庭作出杰出贡献的巢理庭、巢国权先生致于崇高的敬意!

凡是为巢氏家族作出贡献的先人我们将永远怀念!

凡是为巢氏家族作出贡献的都将永远记得,千秋传颂、万代弘扬!

愿所有巢氏家人在全球遍地、千秋万代手捧统修的《巢氏宗谱》,紧密团结、抱团取暖,永远共享大家庭里的温馨!

愿巢氏大家庭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繁荣昌盛、青出于蓝胜于蓝!

顺祝亲人们阖家幸福、心想事成、安康无恙!

巢中国顿首

注:上文是在“全国巢氏宗亲理事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九江市召开时会上的发言,并请北京巢铧倩宣讲的。

2020年9月12日夜11时

新印家谱

    对不起,本栏目下没有任何信息!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