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李氏家谱网 >> 李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静乐岑城李氏认祖归宗路线图

时间:2025/5/27 10:00:38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静乐岑城李氏认祖归宗路线图

从李暲公续修的族谱中可以看出:始祖直至八世祖的谱序都是比较连续、完整的。在八世祖这一辈有弟兄一百零三人,但是有六十九人没有第九代及其后的记录,有记载的仅三十四人而且参差不齐。原因何在呢?仔细研读族谱,觉得以下几种情况可能是其原因。

第一种情况:在修谱当时,六十九位“应字辈”八世祖们,年龄尚幼,还无子嗣可录入;

第二种情况:按明代户籍制,我姓隶军籍,应世代袭制,固代代有人任军职。依旨远防,留居驻地是一种可能。始祖由凤阳来静即是随卫所驻防而至,即可以说明迁居于驻地的情况是事实;

第三种情况:外出为官,留居当地,这种情况也应不在少数。“三世祖起家邑宰,六世祖继之。……簪缨不断。”可以说明。而且,每辈外出为官者中都有留居该地者,十五世锡书公卸任后留居四川著书立说,学传后人便是例证;

第四种情况:“静乐文史”载,李家的商铺遍布坡底一条街。我姓初迁静地,又隶军籍,起初应无耕地。所以,为了谋生只能从小本生意做起、做大,以经商起家是可信的。商业活动会往来进货,频繁外出,做大后向外扩展。向县周围、省内外、以至更远发展。那是经营有方,事业发达的体现,即所谓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十世祖蔼然公曾住蔚州,其孙十二世之锦移居蔚州,就应该是这方面的例证。从军、经商、做官是当时李家事业的主要构成。从军是国家法定的义务;经商容易从小本钱做起,这是李家的本分;做官虽是最难,但这是始祖选择静乐卜居,望子孙乐至耕读的本意。故从三世祖始就起家邑宰,簪缨不断,也已是事实。发家以后,把财富转置成不动产——土地,逐渐在县周围购买土地,向周围村庄扩展、转移、联姻,于是李姓族人便遍布静邑城乡了。从军、经商、做官为族人铺就了向外发展的道路;经商致富为族人向县城周围扩展创造了经济条件;

第五种情况:游学、隐居、随侍、远投,各种说不清的原因,都归于此就是了,成了族人遣散的又一种可能。外出当然不是谱记失录的原因。故人都有“叶落归根”的观念,修谱时决不会丢掉外出的子孙。可是,仅第八代到第九代之间,谱中就缺失三分之二,使一百零三位“应字辈”兄弟中六十九位身后无记录,除非是第一种情况。否则,没有特殊情况,这断然是不可能的!续下来的三十四位“应字辈”兄弟的后辈也是参差不齐。据此推断,应该是曾经历了一次大的动荡。时间应是明灭清兴“坡底李家”被焚毁的一六四四年前后,族众迁移离散了。当时李家家族繁盛、人丁兴旺、辈份错落、估计至少应该是五代人族居“五世同堂”。所以“坡底李家”被焚时,受害的、波及的至少是五代人。

祖居被焚、族谱遗失、族人遣散、使大部分在外居住的族人与老家联系中断,有家难归也只好居于外地了。有的如李室公游宦归来无处落脚,于是只好择居于城北二十五里的五家庄。血缘超出五服,联系日少,再加上修谱不及时,届时族人资料已难收集,征集不到的便从此剥离了。所以,只能是这前八代齐全,其后仅存三分之一的状况了。但是,我觉得在祖居被焚时,外居族人手中或许有人保留了老族谱。因此,恰好能幸免于毁灭被保留下来并延续记录至今。若此推断成立,那么依此路线图必能使其支族寻归故里认祖归宗。并且可补全完善今修之谱。这就是促使写“认祖归宗路线图”的初衷和目的。

在十二世之檀公与子李暲公父子于一百年后,用了前后二十多年的功夫修谱,能做到的也就是只能把现有资料与原有祖谱对接,形成现在老谱的样子。故有“时下静乐李姓,概为栋、梁、材三公之后”。余者概不可考了。

如今又议续谱,然而距李暲公之后又二百六、七十年了。其中间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迫使民众流离失所,寻觅资料接续族支其难可想而知。然而“崇宗敬祖”“追根溯源”并非仅是我等的单纯理想,而是所有族人由来已久的共同愿望与期盼。所谓族人者,并非仅指岑城的现有李姓,概茂钦公之后人也!所以,尽可能全面地把业已离散的族人集于新谱中,使新谱成为外居子孙认祖归宗的文字依据,才是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才有岑城李姓《祖图》的构想和制作,所谓“聚族,拢亲,归宗,认祖”也。外居族众可以利用《祖图》特点,在自己的支族中追忆祖上的名讳,寻求与《祖图》上辈份用字的契合点,实现与祖谱的成功链接。

此次还编选了《字辈谱》,其原因就是接受前车之鉴,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今后续谱时衔接的方便。《祖图》及现有支族谱中有以下特点:

1.从二世祖开始,“士先”双字,三世祖“德”等单字,单双间用;

2.四世祖名是双字“文□”,是“文”字辈

3.五世祖名是单字,如:“纪”从“绞丝”旁;

4.六世祖名是双字“九□”,是“九”字辈;

5.七世祖名是单字,单字;

6.八世祖名是双字,“应□”是“应”字辈(八十多个),其余的十八个;

7.九世祖名是单字,如“栋”、“茂”从“木”字旁、“草”字头,属木;

8.十世祖名是双字“□然”,“然”字辈,从火字旁(四点底属火);

9.十一世祖名单字,如“境”,以从“土”字旁为主;

10.十二世祖名双字“之□”,“之”字辈,后一字从“金”字旁;

11.十三世祖名单字,如“涛”,多数使用“三点水”旁,

从九世祖起,辈分名字不仅仍沿用单、双交替的原则,选字时开始按‘木’、‘火’、‘土’、‘金’、‘水’的偏旁排序用字,反复交替。取五行相生的寓意,含有上辈对下辈相辅相生的期盼。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与族谱对比,把已断散的族支续回来。明末清初断散的,可依祖图找线索,清朝及其以后的,按本文提供的族谱的分析资料找线索。

由于历史上“静乐”县名和归属都曾有过变动,先后归太原府、又归忻州(秀容)。曾包含“娄烦”、“宁武”、“岚县”、“岢岚”等县的部分地区,所以与本谱对接时,应考虑这些地理、地名因素。

相信“天不负诚者”、“事不负勤者”。《祖图》设计、制作之辛劳;“认祖归宗路线图”分析、撰写之苦衷,一定会有回应,一定会有效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周之处,拜恳补正。

裔孙 俊崑

二〇〇八年四月于太原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