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氏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家谱网 >> 迟氏家谱网 >> 迟氏宗亲网 >> 浏览文章

迟氏入滇考

时间:2025/3/3 10:31:49
供稿人:本站综合
发布:新闻编辑部

迟氏入滇考

《中国历代氏族典》第一册第四十四卷,第四0七页载有“迟问仁,云南人,万历间任婺川知县。”之内容。

迟问仁是不是入滇的最早祖公呢?不是。他是入滇的第六世祖,明代中期的人物。入滇始迁祖有据可考的,是迟明、迟昶俩宗支。明朝洪武十四年随平滇大军而来;在滇黔地方史志、迟氏家谱中有相关的可考证的史料反映了这段历史,是十分可信的。

考证史料如下:

一、昆阳史料

1.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间,唐之柏任昆阳知州,撰写的《明迟孝子传》

2.《昆阳迟汝清资料》(该史料为一九八六年迟汝清在迟文炜邀约下,写了交给昭通迟学宽收藏。)

3.《中国历代氏族典》第一册第四十四卷,第四0七页载有“迟问仁,云南人,万历间任婺川知县。”之内容。

二、贵州威宁云南昭通史料

4.道光元年,昭通《迟元植墓志》

5.昭通《同治谱》冠名《山左太原迟氏宗谱》

6.贵州《大定府志》卷三十九第六页

7.山东《即墨迟氏族谱》

8.威宁,乾隆十九年建的迟永寿、迟芳远、迟母张太君三墓碑的文字内容及昭通洒渔任家院《迟先兆墓碑文字》。

三、玉溪新平者竜史料

9. 民国二十二年《新平县志 氏族 尉迟氏》

10. 新平者竜《迟焕尧抄谱》

11. 新平者竜迟氏,家堂神位必书“太原迟氏宗亲之位” 之常规风俗。

四、寻甸史料

12·始迁祖名讳无考,祖籍山东济南,洪武年随沐英平滇进入云南,始迁祖率队建哨,落籍寻甸羊街之传说。

13.《明嘉靖寻甸府志》未查到有关迟氏的内容,《清康熙寻甸州志》将迟所绘入寻甸舆图,记入里甲,《清道光寻甸州志》将迟所绘入寻甸舆图,记入里甲,《人民共和国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名志》第31页载有“迟所村在羊街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处,属新街行政村。此村姓迟的居多,历史上曾设过哨所,故名‘迟所’……”(历史上,所指即明嘉靖至清康熙之间)。族人一直口传:祖籍,山东济南。

14.“迟恩锦始祖墓”,上面世系刻录,清楚明白。从嗣男列到第九世孙。是寻甸众多支系中世系追溯较远的实物史料。对考证迟氏入籍羊街的时间,提供了相应依据。

五、巍山大仓史料

15.巍山大仓迟家山发现崇祯十七年立的迟文学墓。

六、贵州贵阳市史料

16.贵州省贵阳市所辖的花溪区水洞迟氏家谱残笺。

17.彝良奎香迟紹臻手抄民国本谱书及迟天富随姑母迁居落籍贵州贵阳清镇流长的口传史料。

在上列17条史料的基础上,反复参照,反复考证,认为如下。

一、入滇始祖为迟明、迟昶宗支二人,即明洪武十四年随大军平滇的迟明、迟昶两弟兄。迟明落籍威宁(当时称乌撒)任卫千户,迟昶落籍昆明任省垣右卫千户;(从南京出发时,宗支三弟兄,其中一位在出征途中落籍湖广,至今没信息线索)。明嘉靖年间,因战乱,迟昶的第七代孙(即迟问仁的子侄辈)的四弟兄从昆明先后迁向威宁、新平斗门、昆阳、寻甸的羊街。

二、至今在贵州威宁云南昭通片区存在迟明后裔、迟昶后裔混同生息的事实。大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威宁迟氏大分迁。迟明单传的第九代迟之有,生两男“国”字辈,有孙七;“藩”字辈。从威宁迁奎香(现昭通市彝良县奎香镇)传衍。

入滇第八世的迟永寿(目下无法考定是迟明还是迟昶的后裔支系)有孙二,以“芳”字标辈分;有曾孙共十人,以“先”字标辈分。迟芳声、迟芳远各五子。芳远子迟先兆,迁昭通洒渔河仁和村,迟先达迁鲁甸砚池山。另八人失详情。

己迁奎香的迟应藩,从奎香返威宁,与迟永寿留在威宁的八曾孙,苦创业传衍至今。

乐业奎香的藩字辈六弟兄,后裔传衍到如今。迟肇藩,有长子迟文玉,乾隆初,从奎香迁落昭通洒渔双河村。后裔繁衍人口众多,建营聚居,故名迟家营至今。

滇黔接壤十个县(贵州的威宁、赫章、织金、纳雍;云南的昭阳、鲁甸、彝良、永善、巧家县)及贵阳,迟姓族人占了滇黔迟氏十之六。威宁县、昆明城是迟姓入滇落籍初始地。彝良县奎香,是威宁、昭通、贵阳片区迟氏二迁发祥地。

三、迟昶七世孙中的二房迟师舜,西征离昆明,战死在斗门(现今的新平县者竜乡)。其子迟袭一,替父复征,落籍斗门传衍生息,有后裔外迁省内多州县。

四、迟昶七世孙的四房迟师孔,领着童年的儿子迟自化,避难昆阳入赘徐家。传衍至今。

贵州威宁云南昭通片、昆阳片、新平竜片、贵阳片认同迟明、迟昶二人洪武入滇。明嘉靖初至万历间,四弟兄分迁的说法。

五、寻甸篇编委员会据相关资料考究和几百年的言传,说:“落籍寻甸的迟氏家族,始迁祖(名讳无考)。据传六百多年前,在山东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市)应征参朱元璋义军,随军征战。朱元璋推翻元朝,建都南京。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定云南,组织二十五万大军,在南京的高石坎、柳树湾聚集训练,汇同据守川滇黔边地的明玉珍的五万兵丁,共三十万平定云南。明军从河南山东招慕的兵丁中有不少迟姓族人,随军南下.平定云南。留镇云南的木英,建卫、所。寻甸设木密守御千户所,下设哨。寻甸迟氏的始迁祖率队在此地建哨所,因他姓迟,故名迟所哨。后随屯田制,改迟所屯清末改迟所村.(《明嘉靖寻甸府志》《清康熙寻甸州志》《道光寻旬州志》和一九九0年版《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名志》)有载。又说:“据《云南军事志》‘洪武十五年(1382)寻甸建木密守御千户所……名讳失考的始迁祖率队建哨所于花箐哨西南,呼名迟所哨。’后改迟所屯,清末改叫迟所。”

迟正义于谱书印刷中(2015年4月14、16、19日),到云南省图书馆,方知《云南军事志》至今尚未单独出版。首先查阅《寻甸地名志》在31页。有“迟所”的记载。说:“迟所村在羊街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处,属新街行政村此村姓迟的居多,历史上曾设过哨所,”故名“迟所”)。接着查阅了1、《民国新篡云南通志》2、查阅了1997年出版的《云南省志》卷四十九《军事志》之57页。3、查阅了2007年版的《新云南通志》六的第370页。4、7月2日在寻甸县档案局查阅了《嘉靖寻甸府志》。所查上述四部典籍确载有木密守御千户所的记载。7月3日查阅了《康熙寻甸州志》《道光寻甸州志》“在《康熙寻甸州志》州境。图考中绘有“迟所屯”《里甲》中载列了“迟所屯”的地名。《道光寻甸州志》的《果马图舆》绘入“迟所”《图说》记载了“迟所屯”《人物》记载了迟珂、迟维玺。

迟正义主编依据“始迁祖名讳无考,祖籍山东济南。随洪武平滇大军进入云南”的口传观点,根据康熙、道光寻甸州志出现的“迟所”之记载,反复考证;认为寻甸羊街迟氏,是明代嘉靖29年修撰了嘉靖府志之后,才在寻甸果马坝子出现。与滇黔迟氏(除巍山大仓)的六片区家族,均是同一事因(明洪武平滇),同一祖籍(山东济南),同一时间进入云南,是同宗血缘。

六、大理巍山大仓迟氏,从滇黔区域角度考究,是滇黔迟氏同宗。

七、贵阳花溪清镇迟氏,始迁祖迟天富、迟天贵,(光绪年间)从云南彝良奎香迁入贵阳清镇流长跑马路。(迟天富到清镇流长乡,找到了姐姐。姐姐说,奎香也是住,这里也是住。留下来在这定居吧。于是天富公举家搬到清镇流长跑马路定居。多年后重病危。其二子正云结婚;天贵叔祖来到流长。不久天富祖公去逝。其后,陈氏高祖太因生活困难,领着八个儿子从流场迁入贵阳花溪麦坪落底村水洞居住。叔祖迟天贵也随之搬到水洞居住。(详情,请阅读世系章,凉水井——迟天贵、迟正发支系)

八、关于祖籍之说,应以“祖籍山西太原,播迁祖籍山东济南”的说法较为确切。(迟姓始于奄的说法,这是颠覆姓氏学界,“迟姓源于太原”之说的新观点。要有充分的史料依据和符合客观的逻辑论证,方能成立。所以允许发表,暂不采纳。)

新印家谱

推荐产品